【大紀元2015年08月25日訊】「知識改變命運」這一格言不知出自哪位名人之口,不過據我理解,這裡面也並無更深的含義,無非是告誡人們努力學習知識,擺脫愚昧無知,以激勵人們學習上進而已。如果深究其含義,不免就要考證一番什麼是知識,知識如何、通過怎樣的途徑、改變誰的命運。知識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活動、社會實踐中的經驗的系統化總結,任何一門知識都對自然、社會某一領域客觀規律的系統把握。知識不是用來給別人看的,而是人類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工具。人類通過不斷地認識、掌握客觀規律,用以指導自己的生產與社會實踐,使自己在自然與社會面前越來越具有主動性、越來越能夠與自然和睦相處,創造了自身生存、發展的物質生活和社會條件。這樣,就是人類不斷地進步,擺脫了受自然和社會支配的命運,從而主動地把握自身命運,實現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類是運用知識更好地從事生產與社會實踐,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身。知識的真正用途不是給個別人帶來命運的改變,而是通過增強人類的實踐能力帶來人類命運的改變。這應該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確切含義。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知識,農民要瞭解現代農業科技和市場規律、工人要掌握設備原理和企業生產原理、公務員要學習社會科學理論和管理技能、教師和科研人員更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為社會創造更大的生產力,因此,做什麼工作都需要不斷地追求知識,鑽研業務,以求把本職工作做得精益求精。人們還要學習一些社會科學知識,瞭解社會、經濟、政治、法律等。除此以外,人們還應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學習一些知識,以充實自己的生活。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進步,人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然而,「知識改變命運」在一些人的心裡卻以別一種含義成了他們信奉的至理名言和座右銘。他們看來,有了「知識」就可以擺脫體力勞動,成為白領一族。而追求「知識」就等於追求學歷,就等於上大學。在這些人的觀念當中的「知識」是提高個人身價籌碼,有了「知識」社會就應該臣服在他們的腳下,畢恭畢敬地送上他們所要的一切。他們甚至根本不懂得知識是做什麼用的,似乎有了「知識」,銀子就應該滾滾而來。於是乎,傾家蕩產、精力耗盡也要追求「知識」。他們理解的「知識改變命運」,就是要用「學歷」來改變「個人」的命運,而追求「知識」的目標就是要躋身於城市、躋身於上層。這就成為一些家庭緊衣縮食、傾其所有也要讓孩子上大學的無窮動力源。
讓子女上大學是好事情,關鍵是把上大學僅僅看成是找好工作的跳板,就未免過於狹隘了。大學是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的機構,從大學培養出的人才,肩負著更多的社會責任。他們今後的能力發揮將對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起到深遠的作用。因此,上大學,學知識要改變的不是個人的命運,而是要運用知識,改變社會、民族,特別是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命運。
誠然,當前的社會,體腦勞動的條件還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員在待遇、工作條件上要優越得多。但是,每個希望上大學的學生、每個希望讓子女上大學的家長不能只看到優越的待遇、良好的工作條件,更應牢記的,是社會給予腦力勞動工作者良好待遇的同時,也賦予他們以重大的社會責任。他們將身處關鍵崗位,他們的工作給社會帶來的影響遠比一般體力勞動者要大得多。國家為什麼要辦大學?不是為了給一部分人創造良好的待遇,培養一批貴族式的社會成員,而是要他們掌握專業知識,為社會的進步做出更多的貢獻。高考不是一場看將來誰能享有社會給予的優厚待遇的競爭,而是展現自身能力和努力程度,為自己能在將來為社會做出較大貢獻而創造條件的機會。那些希望上大學的學生、希望子女上大學的家長都要清楚地看到上大學及以後工作所承擔的責任。只想著待遇,看不到責任,以為上大學就能使個人和家庭發財致富觀念,就為以後工作中養尊處優、搞腐敗、甚至盤剝別人埋下了種子。
應當看到,當前社會上體腦勞動的巨大差別仍存在,而且,這種差別近年來甚至走向了嚴重的對立。這樣的社會環境,是許多人篤信他們的「知識改變命運」信條的思想意識賴以產生的社會根源。職業間、等級間收入的巨大差別、城鄉間發展的極度失衡、體腦勞動的嚴重對立,使許多身處下層的社會群體很難通過勤奮勞動改變自身的經濟、社會境況。讓子女上大學,擺脫勞動、躋身上層成了許多家庭的唯一希望。然而,這些家庭及其子女中間,有些人卻不是為了學習知識,使身處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改變命運來學習,而是要在原有的不合理社會結構中分得一杯羹。一些學生來自勞動家庭,卻極端鄙視勞動;他們的父母是普通勞動者,他們卻極端鄙視普通勞動者。他們雖然身處社會下層,經濟、社會境況令人同情,然而他們為爭取自己躋身上層的不擇手段、得勢後的狂妄和野蠻,又著實地令人憎惡。
要消除當前社會許多人對「知識改變命運」的錯誤認識,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使人們能夠勞動致富的社會,讓「知識」恢復其本來含義,讓知識真正成為人們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的進軍的武器,通過創造財富、合理地分配財富,讓知識改變社會上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命運。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是它是運用於生產,通過創造財富來改變命運,而不是一些人想像的,把「知識」當作「敲門磚」躋身社會上層來改變命運。
責任編輯:任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