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8月25日訊】
路易十四無疑是給人類帶來最為深刻影響的國王。在他統治期間,法國的文化藝術達到了歐洲的最高水準:哲學上有笛卡爾、帕斯卡;在文學上更加群星璀璨,有高乃依、拉辛、拉‧封丹、莫里哀、博絮埃、塞瓦涅夫人等;他於1661年開始修建著名的凡爾賽宮,直到1689年才告全面竣工,成為歐洲最宏大、豪華的王宮。巴黎成為歐洲的中心。
路易十四還在1661年建立了舞蹈院、1663年改組了王家繪畫雕塑院、1666年建立了法蘭西科學院,於1671年建立了建築學院,同年,將歌劇院改組為王家音樂院。國王通過這些院所,對藝術家們進行資助,藝術家們則以最優秀的作品向國王表示崇高的敬意。
1715年9月1日,路易十四在臨終時曾說:「朕走了,但國將永存。」「太陽王」雖然逝去了,但其對藝術和科學的推動令他名垂不朽。今年,是路易十四逝世三百週年,凡爾賽宮為此特別推出了系列活動,還新建了路易十四廳,以紀念這位塑造凡爾賽宮靈魂和精神的偉大君主。
1715年路易十四駕崩
路易十四的去世是驟然發生的。1715年8月10日,從馬利打獵歸來後,國王感到腿部一陣劇痛。御醫法貢(Fagon)診斷說這是坐骨神經痛,國王不得不保持同一個姿勢,但是黑點很快出現了:這表明有組織壞死引發了壞疽。
儘管疼痛難忍,國王還是毫無怨言地堅守職位處理日常工作。年邁的君主依舊顯得堅韌而不可撼動,並贏得了大眾的敬仰。但情況急轉直下,到了8月25日,他不得不臥床休息,之後就再也沒離開過寢宮。
壞疽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到了26日已經發展到骨骼,醫生們束手無策。此時,路易十四已經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當天他接見了五歲的曾孫,未來的繼位者路易十五,給了他很多忠告,叮囑他要減輕人民的負擔,做一位「和平的君主」,儘量避免發動戰爭。
由於篤信君權神授,偉大的國王一直都生活在大庭廣眾之下,他也將在眾人面前去世。但死亡的來臨要比預想的漫長得多,國王先後向曼特儂夫人道別了三次,向宮廷道別了兩次。
8月29日,一個名叫布倫(Brun)的普羅旺斯人被准許靠近國王的床笫。他自稱擁有一種神藥。國王服用後確實感覺稍好。但是痛苦仍在,並且越來越難以忍受。30日和31日,路易十四最終陷入了半昏迷狀態。
在經受了一週的漫長折磨後,路易十四於1715年9月1日上午8時15分在凡爾賽晏駕了,此時距離他77歲的生日還僅剩4天。這個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結束了其長達72年的統治。
1715年無疑因此成為法國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標誌著法蘭西最為強盛的時代「偉大世紀」(Grand Siècle)的逝去,對此,伏爾泰不禁嘆息道:「大自然似乎休閒了!」從此,另一個時間差不多一樣長的統治期開始了:路易十五時期(1715-1774)。
根據遺囑,路易十四的侄子奧爾良公爵腓力二世(Philippe II,1674-1723),在路易十五能夠親政之前擔任攝政王。9月9日,攝政王開始在王宮的住所處理政事,而把年幼的新王安置在了杜伊勒利宮。宮廷離開了凡爾賽。
路易十四的王家葬禮
國王的去世,是宮廷社交生活的代表性事件,也是構築並展示法國絕對君主政體的一個重要時刻。從路易十四的臨終到葬禮,其結合了宗教與政治的巴洛克風格的大型儀式,與其生前的任何時刻一樣,都體現了至高無上的君王的威嚴。
在他去世後的第二天,路易十四的身體被運送到國王寢宮前的廷臣侯見廳——牛眼廳(l ‘antichambre de l’ OEil-de-boeuf)內。傳統上,自從1314年腓力四世去世之後,歷代法國國王的遺體都將被分割為身體、心臟和內臟三個部分,葬入不同的陵墓內。在宮廷的主要官員面前,路易十四的遺體被切割,由醫生作防腐處理之後,被封閉在一具鉛質和橡木製作的雙層棺材內。
從第三天開始,路易十四的靈柩在國王大套房的墨丘利廳(le salon de Mercure,起初曾作為國王大套房的臥室)內,展示長達一個星期,進行相關的禮儀。與悠久的傳統不同,取消了製作陪葬肖像這一項內容,似乎在暗示著太陽王的永生。
在哀悼期間,宮廷嚴格依照禮儀著裝和布置宮殿,很多廳室都掛上了黑幔。從法王弗朗索瓦二世的王后、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Marie Stuart,1542-1587,1542年12月14日-1567年7月14日是蘇格蘭的統治者,1559年7月10日-1560年12月5日是法國王后)之後的君主們,如瑪麗‧德‧美第奇(1757-1642,亨利四世的王后,路易十三的母親),服喪時都身著黑色服裝,而駕崩的國王則身著深絳紫或紫色的殮服。
葬禮的高潮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送葬儀仗,路易十四的靈柩於1715年9月8日晚上7點從凡爾賽宮出發,翌日清晨到達埋葬地點——聖但尼王家大教堂(la Basilique Royale de Saint Denis)。
大教堂布置得華麗宏偉,以肅穆的黑色、莊嚴的金色和銀色裝飾,喪禮追思歷時長達40天,期間有持續進行的彌撒祭禮,還有每日三次的喪鐘悼念過世的國王。
在10月23日,舉行了王室和整個宮廷出席的告別儀式。國王的遺體被安放在一個巨大的追思台上,周圍是點燃的蠟燭,追思台旁飾以寓言人物像,在基礎上還有象徵過世君主美德的巨大鵰像。黑色的帷幔上滿是象徵王室的百合花圖案和銀色的刺繡邊飾。守護祭壇的是瑞士人衛隊(les Gardes Suisses),國王的侍衛隊(Gardes du Corps)則環繞在追思台的周圍。
彌撒是由羅昂(Rohan)紅衣主教宣講的。王家禮拜堂(la Chapelle Royale)的樂隊和國王寢宮的樂隊也出席了全部的大典,指揮是為路易十四服務長達32年的法國最著名的大經文歌作曲家米歇爾.理查德‧德拉蘭德(Michel-Richard Delalande,1657-1726,法國巴洛克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芭蕾舞劇和抒情悲劇作者)。大經文歌是一種路易十四非常喜歡的宗教音樂體裁,具有華麗和莊嚴的風格。
此外,在法國各地和國外還舉行了各種紀念儀式。
最後,國王的靈柩下葬進在聖但尼大教堂的波旁王朝地下墓穴,他的內臟被安置在巴黎聖母院,而他的心臟安放在了聖安東尼街的教堂內。
路易十四廳
為紀念路易十四,凡爾賽宮在城堡北翼的一樓,介於樓層末端的王家歌劇院和在中央的國王大套房之間的位置上,新布置了路易十四廳(Salles Louis XIV)。這裡在路易十四時曾是王室宗親的套房,後被路易‧菲力普國王改為法國歷史博物館的一部分。
作為訪問國王大套房的前奏,這些廳室被布置成系列畫廊,以繪畫的方式來追溯「太陽王」時代的精神,對17世紀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全景展示:從國王的幼年時期到創建科學院,他的家庭、宮廷大臣和貴婦們的畫像,直至其統治內標誌性的重大政治、軍事和藝術活動。
畫作以19世紀流行的「比肩接踵」(àtouche-touche)方式懸掛,帶褶皺的天鵝絨帷幔的色澤和作為王室宗親套房時使用的傢俱,無不令人聯想起那個偉大的世紀。
著名作品如:查理‧勒布倫的《蒂雷納子爵畫像》(portrait de Turenne),亞森特里戈的《帕拉丁夫人》(Madame Palatine,路易十四的弟媳),與之並排的是由泰斯特林(Henri Testelin,1616-1695)繪製的《建立科學院》(L’Etablissement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後者寬達6米,尺寸驚人。
責任編輯: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