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白帝城懷古之感杜甫
滔滔江水向東流,落木蕭蕭眺遠愁。
顛沛流離居白帝,無依無靠困窮秋。
常祈海內胡沙靜,殷盼官軍失地收。
三載望鄉扶病返,詩書幾卷贈夔州。
註:公元765年,杜甫離蜀東歸,欲返洛陽。因前方戰事未平,又患風疾,被迫滯留川東,先駐雲陽,後移夔州,在夔州生活了近三年,直到公元768年才離川去荊楚投親。在夔州時先借寓白帝城,後在山坡上自搭茅屋居住。此時的杜甫已近暮年,體弱多病,流落異鄉,舉目無親,無家可歸,窮困至極。但在夔州短短的兩年多時間,杜甫卻創作了四百多首詩作,約占杜詩三分之一,在藝術創作上達到了頂峰。杜甫一生最好、最重要的作品,比如〈登高〉、〈秋興八首〉、〈懷古五首〉、〈蜀相〉、 〈春夜喜雨〉、〈茅屋被秋風所破〉、〈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都是在夔州之間創作的。夔州壯美的風光給予詩人無盡的靈感。雖然杜甫此時的生活潦倒至極,但詩人的境界早已超越了個人的境遇,對社會、對人生、對自然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和思考,作品中也充分體現了詩人的人文精神和仁者胸懷。可以說,夔州的作品是詩人生命中最後的絕唱。@*
責任編輯:林芳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