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歷史今日】日本投降 民國照片記錄勝利一刻

【大紀元2015年0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綜合報導)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蔣介石領導八年抗戰,舉國團結一致持久抗戰,終戰勝日本,成為當時反日本侵略戰爭的中流砥柱。

日本時間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昭和天皇向全國廣播了《終戰詔書》;同日重慶時間上午十時,中華民國蔣介石委員長發表了《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日本時間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與同盟國簽訂了《降伏文書》。

蔣介石「廬山宣言」:只有抗戰到底,才能獲得最後勝利

1937年7月7日發生的蘆溝橋事變,日本憑恃強盛國力,大舉發動侵華戰爭。7月17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廬山宣言」:「最後關頭一到,只有抗戰到底,犧牲到底,唯有犧牲到底的決心,才能獲得最後勝利」。

美國於1945年8月6日、9日分別向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逼迫日本無條件投降。(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8月14日,日本昭和天皇發布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8月15日,蔣中正主席發表抗戰勝利廣播,勉勵國人不念舊惡,與人為善。(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6月13日,蔣中正主席在四川銅梁對青年軍二○一師講話,重申抗戰到底,深信勝利即將到來。(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蔣委員長慷慨激昂宣示最後關頭的消息,撼動全國人民。盧溝橋烽火一燃,抗敵禦侮號角響起,中華民國展開長達八年的浴血抗戰。1938年4月1日,國民政府通過實施「抗戰建國綱領」,中華兒女不分性別、黨派、族群、階層、地區,出錢出力,參與抗戰救國行列。海外華僑愛國不落人後,也攜手共赴國難。

重慶民眾爭睹日本投降喜訊。(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重慶中央日報報導日本投降消息。(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重慶各界舉行慶祝抗戰勝利大遊行。(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社會各界搭建慶祝勝利牌樓。(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中華民國固然廣土眾民,但工業、軍備遠不及日本。戰爭一爆發,外國軍事專家對中國前途都持悲觀看法,日軍更提出「三月亡華」的狂言。抗戰軍事雖節節敗退,中華民國政府卻不屈不撓,苦撐待變,撤退至西南大後方,進行「以空間換取時間」之持久戰。

1945年9月2日上午,同盟國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艦上舉行日本投降儀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及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簽署降書。(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在日本降書上簽署。(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軍令部長徐永昌將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參加密蘇里艦受降典禮,繼麥克阿瑟之後在日本降書上簽字。(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9月3日,重慶各界舉行勝利大遊行,民眾舞龍歡慶。(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在物資惟艱的困境下,全民總動員抗戰憑藉的是意志與毅力。婦女同胞展現無比愛心,紛紛投入慰勞將士、縫製征衣,及教養難童等工作,激勵士氣,為抗戰之後盾。蔣中正委員長運籌帷幄,洞燭形勢,早已明察克敵之機,他說:「制倭之道,在我,以毅力與信心堅持到底,即堅忍不拔之志,取得最後勝利。」

1945年9月3日,國軍凱旋南京,民眾群集「勝利門」迎接。(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上海市民慶祝抗戰勝利。(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9月3日,盟軍女兵參加重慶勝利大遊行。(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蔣中正主席微笑向遊行民眾揮手致意。(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中華民國寄望盟邦援助,爭取國際正義力量的支持。對於國際形勢演變,蔣中正委員長胸有成竹認為:「制倭之道,在外,則望英美聯合,激起國際干涉,使敵獨霸東亞與克服中國之野心喪失是也。」中華民國獨力奮戰四年之後,1941年12月8日,日本又發動珍珠港事變,引爆太平洋戰爭,公然與世界為敵,英、美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9月3日,倫敦舉行慶祝勝利大會,美國士兵將一名中國軍官高舉肩上歡呼。(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9月4日,蔣中正主席在軍事委員會禮堂舉行慶祝勝利茶會,與駐華美軍總司令魏德邁舉杯互賀。(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蔣中正主席舉行慶祝抗戰勝利茶會請帖。(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8月21日,日軍副參謀長今井武夫飛抵湖南芷江洽降,接受中國軍事當局訓令。(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中華民國隨即對日本、德國、義大利宣戰,世界反侵略同盟於焉形成。在國際舞臺上,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於1943年應邀訪美,在國會發表演說,以流利英語向世界宣示,中華民國人民堅定抗戰的意志。隨後又訪問各大城市,宣慰華僑,造成一股旋風,爭取到友邦更多同情與援助。國軍艱苦抗戰,牽制大量日軍,對減緩美、英兩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壓力發揮很大作用。

中國戰區日本投降典禮於民國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在南京黃埔路中央軍校禮堂舉行。(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9月9日,日本投降典禮,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受降,在降書上簽字(日本代表為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何應欽總司令接受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呈遞降書。(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9月10日,冷欣將軍赴重慶,呈獻日本降書予蔣中正主席。(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中華民國是反日本侵略戰爭的中流砥柱

中華民國派遣遠征軍,赴緬甸協同盟軍作戰,英勇表現,舉世共欽。蔣委員長獲頒贈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勳章,統領泰、越,反抗侵略。中華民國是反侵略戰爭的中流砥柱,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得以參與同盟國重要會議。1943年1月,英、美兩國率先與中華民國廢除不平等條約並簽訂平等新約,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的百年枷鎖終告解除。後來更參與創立戰後的國際和平組織「聯合國」。中華民國從抗戰中站起來,並列為世界四強之一。

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日本投降典禮。(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受降典禮實況。(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10月25日,慶祝臺灣光復,臺北市延平北路懸掛大幅標語。(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日本總督安藤利吉簽署投降文件。(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8年對日抗戰國軍發動了大型會戰22次,像台兒莊這樣的重要戰役1,127次,國軍206位將軍壯烈殉國(其中包括8名上將),陸軍傷亡321萬多名官兵,海軍艦艇全部打光,空軍4,321名飛行員犧牲,2,468架戰機被擊落,2千多萬軍民犧牲慘烈,財產損失難以估量。

臺灣民眾群集公會堂前廣場,爭睹受降典禮。(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受降典禮會場外,民眾歡欣鼓舞。(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林獻堂、丘念台等先賢組成「臺灣光復致敬團」,蔣中正主席以茶會招待後合影。丘先生的父親丘逢甲,在乙未割臺(1895年)抗日失敗後離臺內渡,曾寫下「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離臺詩,讀之泣血,傳頌一時。(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戰後盟軍在東京舉行日本戰犯審判情景。(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5年9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在南京舉行接受日本投降典禮。當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接受日本代表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投降的一刻,中外媒體鎂光燈齊開,照亮會場,宣告中華民國抗戰光榮勝利了!這閃亮的時刻,全世界都看到,也象徵勝利和平新時代來臨!受降典禮只進行20分鐘,卻是中華民國長達八年浴血奮戰、慘重犧牲所換來,無比的珍貴。

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還都南京,蔣中正主席率文武官員恭謁中山陵。(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1946年10月25日,蔣中正主席偕夫人來臺參加光復一週年紀念活動,在中山堂陽臺向熱烈歡迎的臺灣同胞揮手致意。(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慶祝臺灣光復一週年,臺北市學生參加遊行。(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參加慶祝臺灣光復二週年遊行的青年學生隊伍。(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週年特展專輯)

臺灣的林獻堂、林呈祿、陳炘等也到南京觀禮,見證了中華民國高度榮耀的時刻。一個多月後,同樣場景在臺北公會堂(現在的中山堂)再次呈現於世人眼前,正式宣告臺灣光復,掙脫日本長達半世紀的殖民統治。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