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8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連年的食安問題,將「非基改」、「安全食品」話題正式拱上台面,從政府到民間,都充分意識到──「今天不做,台灣農業與人民的健康沒有未來」。有教授天天與農民為伍,投入微生物研究近20年,研發「蔡18菌」,將農民從化肥、農藥中拯救出來;有不畏揹貸款的青農,誓言「非基改黃豆,要自己種」。這股來自民間的力量,正一點一滴開創台灣綠金的堅強實力。
引導老農脫離慣行農法
講台前,擺滿罹患各式疑難雜症的植物樣本,人稱「現代神農」的興大植物病理系教授蔡東纂,耐心為每位心急如焚的農民「看診」,這是台中市政府舉辦的「農民大學堂」的熱鬧景象,每月一次類似大學通識課程,許多老農趕路過來,在台下專注聽講。
台中市府推出「新五農政策」,其中教育和輔導農民是第一個重要環節,蔡東纂任首席講師。會找上蔡教授,市府農業局長王俊雄說,「他總是傾囊相授,帶領許多農民從慣行農法中,一步步將農藥、化肥減量,反而種出品質更好的農作物。農民生活改善了,消費者也能享高品質食品。」
周遊列國 研發「蔡18菌」
回想走過的路,蔡東纂表示,在大學聯考時,他考上醫學系,因擔心家裡繳不出學費而轉念植物病理系,「一路上遇到很多好老師,對我影響很大。」40幾歲當上副教授,他下定決心從頭學,水分、花粉、土壤、肥料、果樹、蔬菜,從台大、中研院的課,到日本、美國、英國,甚至以色列,除參加研討會,還到附近農場觀摩學習,「這樣跑了7、8年。」
蔡東纂的學術研究生涯中,曾4次因測試農藥而中毒昏迷送醫,他深感農藥之害,所以決心推廣農藥、肥料減量的安全農業。花了18年,他研究出可以促進植物根系生長、降低病蟲害、增加肥料吸收的益菌,稱作「蔡18菌」。他說,這是一種好氧性腐生菌,能夠有效抑制線蟲引起的病害,及土壤中的有害菌,還可產生17種有效胺基酸,促成植物轉色、提升風味,且開根效果佳,產量也增加。此菌成了農民的救星。
不在研究室 就在果園
蔡東纂幾乎全年無休,「不在研究室,就在果園」,他每天清晨6點到研究室,一直忙到晚餐後才回家。他常在接到農民求救電話,3分鐘就出門,「(農民說)如果這次種不起來,小孩就沒註冊費了,聽了很難過,便馬上趕過去!」
這樣體貼農民的俠義精神,來自蔡東纂的兒時經驗。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他,常見農民投資一堆,卻不見得有好收成;好不容易種出來了,經過層層盤商,也賺不到錢。他認為,癥結在農民欠缺農業經營管理知識,只知道猛噴藥、肥料,但時機不對,最後連生態都破壞了。
因此,蔡東纂在擔任中興大學農業推廣中心主任時,他帶領團隊研發出一套農業經營模式,這套「優根農法」幫助農民種出安全、高品質的作物,甚至連農藥、化肥幾乎都用不到。
責任編輯:羅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