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心苑】專欄 常見情緒困擾(二)
【大紀元2015年07月08日訊】抑鬱症蔓延全球,常被戲稱為心理感冒,在各年齡和階層的海外華裔中很常見。但許多華人朋友偏重於身體上的痛恙,而對心理困擾缺乏足夠認識。有些抑鬱症患者常懷疑自己是身體有大病而忽略了存在的心理問題,加之語言文化因素,造成未能及時就醫或得不到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抑鬱症有時和焦慮症併發。常見抑鬱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疲乏無力、思維遲鈍、無聊乏味、興趣減少、便秘、失眠(或嗜睡)、早醒、厭食等多種困擾。此症狀患者易時有內疚感,親朋的敦促「陽光些兒」或「振作起來」往往會加重他們的自責。 有人甚至生出 「假若我死了別人會過得更好」的自暴自棄想法,進而生出自傷、自殘以致自殺的極端念頭。
從傳統心理動力學角度看,抑鬱是個體對自己的敵意和向內轉的憤怒。長期被壓抑的情緒埋在心底發酵, 內心窒息絕望。從象徵意義上講,抑鬱是靈魂與空虛的內搏,對手無處不在卻飄忽無形, 仗敗的人成為一具軀殼,如同Harry Potter書中所描述的被攝魂怪吸去了快樂和希望。
根據心理界的共識,抑鬱症有多方起因。如,性格內向,不能或不善表達負面情緒;夫妻、婆媳、親子或同事、朋友、客戶種種人際關係施壓;重大的生活事件突發(失業、破產、親人死亡);身體疾病或生理自然過渡如青春期、孕產期、更年期(特別提醒,男性也有更年期);還有基因遺傳以及表觀遺傳因素。此外,自然環境作用也不可忽略。(這一點將在入秋專欄: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中加以評析。)
常常讓旁人無法理解的是,一個看起來諸事遂心、生活不錯的人, 心靈深處會藏著抑鬱空虛。有些抑鬱症患者像蒙著「微笑面紗」,外在表現樂觀,眼淚卻在往心裏流淌。海外華裔大都經歷了巨大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變遷,來自生存壓力和外界刺激的內心矛盾衝突, 不僅因異國文化隔閡被放大,又因故國文化失落而加深。同時,中國社會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使得許多海外華人突然覺得靈魂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家也早已不家了。
抑鬱症的普遍性也許是海外華裔對巨大環境變化的正常反應。患者如煤礦中的金絲雀,是早期示警者,鳴啼提醒人們,除了賺錢謀生,還需呵護心靈。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與「抑鬱症」糾葛數千年,定有其積極的一面。 輕度抑鬱似「向內思考、回歸內心」; 中度似靈魂的拷問燈。歷史名人的超常成就和藝術天才的大喜大悲也常與抑鬱症相聯(本專欄將在以後深入探討這一話題)。
抑鬱症需要及早治療,而且能夠治癒。輕度症狀的化解可由心理諮詢獨立完成;中度症狀療法包括心理諮詢輔以心理醫生處方藥物。(關於心理諮詢為何能治病,請上網查看大紀元6月17日專欄文章「【無憂心苑】專欄 華裔心理諮詢師幫您解憂」。在此不重述。)總之,心理諮詢可重新構建您對自己、世界、及未來的認知;逐步改良你的情緒、行為、人際關係;並是激發潛能和超常發揮的可靠工具。
您如果發現自己或親朋出現了抑鬱苗頭,請及時尋求專業的幫助診斷和治療。歡迎聯繫馬里蘭州華裔心理諮詢師李艷華(Yanhua Li), LCPC;電子郵箱:yanhua4640619@gmail.com。
責任編輯: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