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華裔女僱凶殺父母 叛逆悲劇引美媒熱議
【大紀元2015年07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編譯報導)現年28歲的加拿大華裔越南移民詹妮弗‧潘(Jennifer Pan),2010年11月與男友共謀殺害她的父母,造成母親死亡、父親重傷,包括兩名槍手在內的四被告於去年12月被判監禁,2035年之前不得假釋。潘昔日的華裔同學近日在《多倫多生活》(Toronto Life)雜誌發文,透露潘與管教嚴格的父母間多年來關係緊張,並回溯了其叛逆經歷,引人深思。
潘的友人名叫凱倫‧何(Karen K. Ho),亦為大多倫多地區萬錦市居民,是一位香港二代移民。他近日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透露,潘在天主教中學裡沒有被選為課代表,此後就變得「強顏歡笑」,讓他想起人們對二代亞洲移民的普遍印象。
「歸根結底,這是一樁可怕的罪行,但因為許多人都有詹妮弗那樣的成長經歷,所以不難理解有人會崩潰。」凱倫‧何說,「你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害怕,詹妮弗的謊言越積越多,只是因為她覺得無路可走。」
何的父母來加拿大時幾乎身無分文,詹妮弗家的情況也類似。何寫道:「潘的父母潘輝翰(Huei Hann Pan,音)和妻子哈碧(Bich Ha,音)是越南難民,在多倫多相識並結婚,他們效力於同一家汽車零部件廠,過著雖節儉卻豐裕的生活。」
何回憶說,潘的父母不准她參加派對、跳舞或結交男朋友,從高中一年級起,她就開始假造全A成績單帶回家;在22歲之前,她也沒有離開過父母單獨度假。
高中畢業後,潘向父母扯謊說,自己被多倫多大學的藥理專業錄取,從而獲准在校園外的友人家過夜——實際上她是與昔日高中同學、本案共犯丹尼爾‧黃(Daniel Wong)同居。其父母發現受騙後,要求她立即辭去酒吧招待工作,並與男友絕交,隨後開始採取嚴格管制措施,如檢查她的汽車里程表,確保她只是開車去教授鋼琴課。2009年2月,她曾在臉書留言,「住在家裡就像軟禁。」
2014年8月,潘在法庭供認,自己隨後開始與男友合謀殺害她的父母,且潘一度僱凶殺父未遂。
2010年11月8日,兩名槍手從一個沒上鎖的門進入潘宅,假裝綁架詹妮弗‧潘並向其父母索要錢財,隨後在車庫殺死了她的母親,她的父親雖然肩部和面部中彈,但奇蹟般生還。
據先前報導,詹妮弗‧潘曾三次對警方編造故事,從一開始的「入室搶劫」,到後來的「僱凶自殺」,都無法解釋一些明顯疑點;其父隨後也回憶了關鍵性的事實:現場她與凶手輕鬆攀談,拘在背後的手並沒被捆上。2011年4月,她受到謀殺指控。
據悉,判決後潘和被告都曾提出上訴,而弟弟和父親一直拒絕與她見面。不過,失去工作能力的潘父仍寄望,女兒能在將來成為一個良善的人。
潘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家李智英(Jennifer Lee)以亞裔美國人的生活為研究對象,她認為,教育界看待這一悲劇時,很容易套用對亞裔生的刻板印象,但潘的案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她的父母固然讓她受到困擾,但此案不能歸罪於父母。
李告訴《華盛頓郵報》,「人們總是很容易去責怪移民父母。高調報導詹妮弗這樣案例的危險在於,人們對亞裔孩子的誤解會更深,他們會以為,所有亞裔小孩都生活在極大壓力下、情緒都不穩定。」
凱倫‧何的博客文章最後寫道,詹妮弗‧潘和丹尼爾‧黃今年2月曾拒絕他的採訪要求,所以自己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兩位昔日同學對發生的事以及他們的未來是怎麼想的。
何的文章引起了多家美國媒體和華文媒體的關注和討論。即便我們對當事人的心態不甚了了,這一人倫慘劇也足以引人深思,當父母與子女的價值觀相抵觸時,應如何調適、如何堅持,如何與子女建立良性的溝通與互動,繼而加以正面的疏導。**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