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美食特輯-品酒乾坤
文│徐曼沅
大家都知道,葡萄產地(Appellation)是影響葡萄酒品質的關鍵,好原料自然能釀出好酒,除了法國著名的波爾多(Bordeaux)和勃艮第(Burgundy),美國加州納帕(Napa)也是遠近馳名的酒鄉!
納帕谷地(Napa Valley)位於舊金山東北處約一小時車程,它的葡萄產量僅是美國酒釀用葡萄總產量中的3.5%,但提起美國的葡萄酒產區,許多人第一印象就會聯想到納帕!這一連串小鎮連接起的酒莊,讓人回味無窮。
走進納帕谷地,體驗難忘的感官之旅
納帕和其它美國小鎮不太一樣,多了點溫暖,多了一點香醇的爛漫。
沿著公路進入納帕谷地,放眼望去,一路上的葡萄園,風光如畫,從晨曦到朝暮,不同的光影與各種景致交替呈現,美不暇接。
納帕位於北緯39度,是生產葡萄帶30度到50度的中間位置。此處的葡萄主要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亦譯作卡本內蘇維翁)為主,納帕葡萄酒有以單一品種釀製,也有用赤霞珠為主,再混合少量其他品種釀造的酒款,選擇多樣。葡萄採收時間約在每年8、9月之際,若想要品美酒、摘葡萄,秋天去納帕是最好的季節。
加州氣候陽光充足、降雨量少,且納帕的土壤主要以火山灰岩所構成,因此排水性非常好,因此可以孕育出香甜的葡萄。再加上從舊金山灣所吹進來的太平洋冷空氣造成納帕日夜溫差大的獨特氣候環境,使納帕產區生產出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無論是果香成熟度或單寧含量都趨近於完美。
走進納帕谷地,認識美國紅酒的歷史
人們習慣將納帕美酒與法國波爾多產區的酒作比較,這兩者都是非常好的紅酒。但因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地釀造歷史悠久,人們仍習以為常,比較偏向「舊世界」的紅酒,相對而言,納帕、智利、澳洲等「新世界」地產的紅酒容易被低估。
直到1976年,一場「盲品」比賽發生了變化。
1976年,巴黎舉行了酒類的「盲品」比賽,也就是把所有酒的牌子蓋起來,由二十位法國著名的品酒專家來評比。結果來自納帕的葡萄酒打敗了當時世界五大酒莊之一的木桐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得到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雙料冠軍。
比賽結束後,法國評委還一度要求不要把他們的名字公佈出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從那次評鑑以後,人們對於紅酒世界的觀念開始有了改變,而以納帕為代表的新世界紅酒,終於得到了人們認可。
走進納帕谷地,發現葡萄酒的小秘密
西方人眼中的高級紅酒除了具備了該產地特殊香氣外,在單寧度、甜度及酒精濃度都需取得很高的平衡,據過去十五年來紅酒銷售記錄來看,中國人已經喜歡上了像拉菲、木桐、瑪歌等高級法國紅酒的口感。但因為法國氣候較寒冷,因此法國紅酒最少要陳放八年到十年以上才能品嚐,五年的紅酒都顯得太年輕。
但許多納帕紅酒早具備了類似法國葡萄酒相同的品質與口感,因為納帕的葡萄比較成熟,所以不需要陳放就很好喝,紅酒源於法國文化,自然人們會以當地為尊,但接觸了納帕紅酒後,他們就反而喜歡上了這種年輕富生命力的紅酒。
大部分華人都喜歡果香濃郁、口感柔順、酒體厚實,入口回甘的紅酒,但逐漸也有些人開始欣賞且接受比較高度平衡的紅酒,也就是西方品酒家所講的Dry 與 Tannic,其具備強勁的單寧跟酸度。◇
責任編輯:古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