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洛城隨筆:端午

作者:白丁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印象中,兒時的端午節,總是要掛香包、吃粽子,雖然不能親自披掛上陣划龍舟,但總會在電視前加油吶喊,為所有的龍舟選手們打氣助陣。這些似乎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不知從何時開始,過端午的氣氛愈來愈淡薄,好像就是日曆上的一個紅色數字,一個休假日。

隨著全球化經濟發展,世界各地的傳統習俗與文化交會,不管你認不認識耶和華,時間到了,就會隨著百貨公司的商品促銷開始盤算,買個聖誕禮物犒賞自己或是開個聖誕派對;我們也過起了情人節、白色情人節,交換禮物、卡片。或許這些都是成功的文化交流個案,挾帶著商機無限。

隨著時代巨輪前行,沒有行銷、包裝的端午節,漸漸的退出了我們下一代的生命經驗中。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紀念日,忘卻了那些曾被紀念的孤臣孽子。

黃曆五月初五。這個屬於東亞文化圈的重要節日,中國、港澳、日本、韓國、越南、全球華人地區,當然還有台灣都應記得的節日,一個源自中國南方吳、越地區的民俗活動,傳承數千年的傳統。

較廣為人知的是端午節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位滿腹牢騷的楚大夫,因被楚王流放,抑鬱投江。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五花絲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並帶棟葉五色絲,皆汨羅遺風也。」

今日便利商店通路發達,一年四季皆可吃到粽子,走到轉角超商,微波食用,誰還會在吃粽子時想起「汨羅遺風」?除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的傳說,與伍子胥亦有些關係。相傳吳王夫差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入皮革,於五月初五投入錢塘江。這位白髮過昭關的英雄,晚年被迫自盡身亡。百姓為了紀念他,紛紛於五月初五包粽子投江紀念,這是端午節由來的另一種源頭。

社會分工,職業婦女日多,自己包粽的人家越來越少。今年端午,母親心血來潮,臨晨五點就開始起油蔥,將廚房爆得火熱朝天卻也香味四溢,洗淨糯米,與香料大鍋混炒。竹葉雙折,放入米,依序填進昨夜滷好的香菇、雙層肉,加些菜腑,俐落的綁上棉繩,一顆粽子大功告成。

看似簡單的手法,卻要許多事先準備的工夫,每顆粽子背後都是蒸氣騰騰與油膩汗珠的付出才能誕生。

今年端午,吃粽子時,除了懷想遠古的屈原與伍子胥,或許更應該感謝那些默默為家庭付出,辛勤綁粽,或是買粽子回家的婆婆媽媽們。◇

責任編輯:吳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