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丞相)、大將(元帥)的任用,關係著國家的盛衰、安危,甚至存亡,是一代國君所應慎重選擇、考察的天下大計之一。
劉邦死後,相國蕭何輔佐惠帝,等到他年老病重之時,惠帝問他:「如果有不幸,你百歲之後,誰可以接任相國之位?」蕭何回答說:「對於大臣們的瞭解,沒有比皇帝您更清楚了,請您提出人選吧?」惠帝說:「您覺得曹參怎麼樣?」蕭何回答說:「皇上已找到最合適的人選了。」
當時曹參,正在齊國(今山東的封國,都臨淄)任職,聽說蕭何病故了。就吩咐家人僕從:抓緊時間準備行裝!並說:「我即將回京接任相國了。」過了不久,皇帝的使者果然來召曹參進京,任命其擔任相國之職。
戰國時代,趙國的趙括,年幼學習兵法,頗通戰策,以致於其父、趙國名將趙奢,也無法辯論過他。但知子莫如父,趙奢並不認為兒子能將這些理論用於戰場上的統兵打仗。於是,對趙括的母親說:「趙國如果一定要任命趙括為將,那麼將來導致趙軍慘敗的,肯定是他了。」
後來,老將廉頗,率軍與秦軍相持於長平(今山西上黨),堅守不出。使秦軍久攻不克,無法堅持下去。於是,秦國謀臣、應侯范雎定計,利用重金對趙國實行反間計,散佈傳言說:「秦軍所懼怕的,只不過是趙括一個人罷了。」趙王果然中計,任命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
相國藺相如極力諫阻,趙王也不聽從。趙括的母親聞知,專門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能勝任,可是趙王一意孤行,不聽勸諫。
秦王聽說趙括已經取代廉頗出任將軍,就暗中派大將白起取代王齕,統領秦軍,於是在長平之戰中,大破趙軍。
以上正反兩例,發人深省。曹參適宜擔任相國之職,漢惠帝劉盈認為可以,前任相國蕭何認為可以,曹參自己也認為可以勝任,當仁不讓,所以漢朝任用為相,使國家安定、興盛。而趙括不適宜擔任大將軍,其父趙奢認為不可,其母親也認為不可,大臣藺相如等也認為趙括不能勝任。連其對手秦王,也洞悉一切,應侯范雎也知道,大將白起也知道。只有趙王不知道,故堅持任用他為大將,結果一敗塗地!
哎!將和相的任使,關係著國家的安危存亡。怎麼可以不虛心納諫、審慎從事呢?況且秦國以白起取代王齕,而趙國卻以趙括取代廉頗,這就不用等到實戰開始,而勝敗的形勢,就已經可以看出來了!
(事據宋代洪邁《容齋隨筆》)@*
責任編輯: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