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報導)臨床上最常見的貧血就是缺鐵性貧血,而且很多民眾都會誤以為缺鐵性貧血就是一個確立診斷,只給予鐵劑或輸血治療即可,完全不知道要如何正確補鐵?需要補多久?醫師表示,其實缺鐵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或癌症先兆,因此與其說缺鐵性貧血是一個診斷,還不如說是一種現象,要先從現象中找出對病因的合理解釋,才能掌握正確的治療方向。
缺鐵性貧血案例 竟是大腸腫瘤
一位31歲的虞小姐,過去是一位健康的女性,無家族遺傳病史,但最近常覺得頭暈、疲倦,只要稍為運動一下,就覺得呼吸困難與心悸。起初不以為意,但狀況並未在休息後有改善,因此前往多家醫院求診。醫師皆告知為缺鐵性貧血,在補充鐵劑後會有些改善,但症狀不久又復發。
於是她前往醫學中心求診,經病史詢問得知月經量正常,但體重稍有變輕,在未補充鐵劑前,糞便偶有血絲,由於以往有輕微痔瘡,所以不以為意。後來透過身體理學檢查發現,她的臉色蒼白,眼結膜較無血色,血色素只有6.0mg/dl,平均紅血球體積較小,白血球與血小板為正常,糞便潛血反應為強陽性。最後經由腸胃鏡檢查與電腦斷層檢查才真相大白,開刀後的病理報告為大腸惡性腫瘤第三期,因而導致長期慢性缺鐵性貧血。在開刀後因癌症分期需要,給予術後化學治療。
貧血是初步表現 背後潛藏大危機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林哲斌說,從大腸息肉形成到轉化為惡性腫瘤的時間估計約為5〜10年,其間有可能發生潛在性的大腸出血,在經年累月的慢性出血後,就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由於鐵質是構成紅血球內血紅素的主要成分,長期失血會造成鐵質缺乏。女性在月經期會失血,因此停經前的女性有輕微貧血是很常見現象,但缺鐵性貧血若發生在男性,或是已經停經的婦女就必須提高警覺。
林哲斌進一步說明,在正常的情況下,男性或停經婦女,不會有週期性生理性的失血,所以也不應有缺鐵性貧血,若有發生則一定要追根究底進行檢查慢性失血的位置與原因。切記不可自行補充鐵質,單純地以為只要治療好貧血的症狀就行,殊不知可能隱藏更大危機在身體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血液腫瘤科醫師劉耀中補充說,一些有關血液的惡性疾病,例如:多發性骨髓瘤、血癌、淋巴癌等,都有可能以貧血做為初步表現,所以民眾對於貧血切勿輕忽。
劉耀中提醒,貧血是身體表現出來的現象,千萬不要當作最後診斷,事出必有因,一定要探究出根本病因才是治療的正確之道。所以當發現有貧血的現象時,一定要找合格血液專科醫師做諮詢,以獲得正確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