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慶祝世界海洋日 海科館潮藝術踩街嘉年華

【大紀元2015年06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6日舉辦了「潮藝術」開幕嘉年華會來慶祝世界海洋日。海科館公開徵選出的9位國內外潮藝術家,透過不同的視野,利用廢棄的在地資源與元素,結合天、地、海洋、大自然與人的互動,創作出各式各樣具趣味且超乎想像的藝術作品,呈現出對海洋的關懷,讓民眾有感的、緊密的聯繫起對海洋的認識、關心進而守護、保育海洋。

9位藝術家現地創作的地點包括潮境公園、環保復育公園、主題館區、區域探索館、碧水巷站、海科館月台週邊等處,爲50公頃腹地的海科館,增添更多的藝術與文化的氣息。

海科館經營管理組主任何林泰表示:「潮藝術」創作,讓位於基隆八斗子的海科館跟社區4個里穿插在一起了!希望海科館對地方、對鄰里起加分作用、對基隆市、甚至對我們國家,都能起到加分作用。

何林泰說,他其實是嚇了一大跳!從去年8~9月開始籌畫「潮藝術」,海科館從未嘗試,是第一次舉辦這樣的活動,沒想到有56個國家200多件作品前來徵選。在經驗豐富的美國籍策展人Jane Ingram Allen策畫下,順利的增添空間藝術與海洋環保概念。

潮藝術家們,於5月14日抵台後第一週,在海科館工作人員和藝術推手志工的協助下,展開素材的張羅和彙整,分別取自資源回收中心、環保局,經由林務局同意的海邊漂流木和海廢等地方。創作素材有漁網、浮球、保麗龍、免洗餐具、保特瓶、竹子、丟棄的腳踏車……等等素材。

潮藝術家們,在海風、雨水與30~37℃高溫下,經過20天的揮汗,他們發想創作出令人驚艷的藝術作品。

義大利Rudi Punzo創作的作品-「聲音穹頂」,他看到這片海洋與天地之間,有海、有山、有草地、有美麗的景色,利用廢棄的腳踏車、竹子、貝殼、碎石頭的組合,有了與人互動的關係,敲出的每一個聲響,猶如傳遞一個祈禱的祝福,巧妙的去詮釋、去愛護這個環境。

李蕢至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來自臺灣雲林,因台灣沿岸珊瑚生態已不到3分之1,為了永續海洋以此為發想,創作了-「流亡的珊瑚礁」。他認為珊瑚生態健全,它又是海底的熱帶魚,它就是一個天然防波提。堅持就地、就近取材,李蕢至選擇漂流木打造的環境藝術,不用一根釘子,完全以古老打榫方式完成,並以海底的人為殺手-尼龍漁網裝置其中,很有想像空間。

「潮藝術」開幕嘉年華會,6位國際藝術家與3為國內藝術家也分別創作一顆不同的浮球送給海科館,而中央研究院所珍藏的巨口鲨標本,也在這次世界海洋日活動中捐給海科館,由館長吳俊仁代表接受。

當日吸引許多民眾參與「海洋市集」、「海洋嘉年華踩街」、「薪傳、新船」…並與國內外潮藝術家們一起在作品前互動,也一起學習創作小物,在玩樂中透過各藝術家不同的視野,了解海洋環境,關懷海洋環境。

「潮藝術」由印度的Ashish Ghosh創作-「夢之船」、印尼Firman Djamil-「漂浮島嶼」、德國和烏克蘭Michael and Anna Rofka-「走近海的房子」、美國Sarah Havilland-「黑鳶展翅」、英國Sue Bamford-「來自海洋的代言人」、義大利Rudi Punzo-「聲音穹頂」、臺灣羅懿君-「光之洗禮」、臺灣李蕢至-「流亡的珊瑚礁」、臺灣林宏維-「來海科和頭足家族捉迷藏」共9件作品,分佈於館區內外50公頃處。

英國Sue Bamford-「來自海洋的代言人」的作品就在屋頂處讓民眾很驚豔。(周美晴/大紀元)
義大利Rudi Punzo的「聲音穹頂」,用愛的祈禱傳遞對海洋、天地、環境的祝福。(周美晴/大紀元)
藝術家李蕢至創作「流亡的珊瑚礁」提醒勿人為成為珊瑚殺手、破壞環境。(周美晴/大紀元)
陽明海洋藝術館以指引迷途的燈塔造型參與海科館「潮藝術」踩街嘉年華。(周美晴/大紀元)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