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公務員「辭官務農」引起的反思
【大紀元2015年06月27日訊】最近,有這樣一條消息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湖南臨澧縣某34歲副縣長在剛剛任職2年之後就毅然辭去了官職,並選擇返回農村老家種植獼猴桃。在中國近十年來,報考公務員的人數持續高漲的態勢下,這位年輕副縣長看似「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選擇自然會讓不少人感到費解。而對於週遭投來的好奇目光,他卻以一句「國家不缺公務員,農村卻太缺人才」的話語來做回應,意即認為自己的學問和經驗都該用在務農、而不是為官上。
表面看來,這位學有所成的年輕人想要報效家鄉的赤誠之心無可厚非;然而,我們似乎也能感覺到他認為自己的滿腔熱忱在副縣長的官位上未能得到盡情的揮灑。於是,對他來說,將這份真摯與熱忱用在「一畝三分地」上,或許才是更為明智的選擇。然而,放眼如今的中國農村所呈現出的凋敝景象,我們不禁會對他的決絕之心表示擔憂。
尤其從他所做出的「如果農村沒有人帶頭發展實業,農民沒有嚐到甜頭,農村的人仍然會流失,農村的地依然會拋荒,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很難得到解決」的一番推論中,我們更足以發現,這位勇氣可嘉、抱負遠大的年輕人其實並未真正認識到一系列農村問題得以發生和氾濫的根本與關鍵究竟在哪;迷茫中,他的選擇到底是對是錯,仍值得探討與反思。
中國到底缺不缺公務員,我們尚且可以不論,只是應該看到,公務員的多寡並不是影響解決農村問題的關鍵因素;而農村到底缺不缺人才,也並非是導致今時今日中國農村一片凋敝、地荒人荒的直接原因。長久以來,人們已然對「中國是農業大國」、「中國人口有9億在農村」的描述爛熟於心。然而,此後不斷爆出的「201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69億」、「留守兒童數量約為5800萬」的官方數字卻能讓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便是如今的農村,真正所缺的並不是人才,而是活生生的農民。
不得不說,「荒蕪」已經成為農村目前最為直觀的現實。這裡的荒蕪不但體現在大批農民在「城鎮化」的吶喊聲中被驅趕到城市充當勞力的人口流失的狀況中,且還展現在大量耕地或被污染而荒廢、或被政府強佔、轉賣給開發商而變身為商業用地的厄境中。因此,昔日以「土地肥沃」而號稱的產糧大國,卻在今時今日「無地可耕」的情形下,儼然鬧起了「糧荒」、「主糧靠進口」等一系列滑稽劇。
既然農民已無地可耕,除了背井離鄉、進城打工之外,似乎毫無出路;那麼辭官返鄉、寄希望於靠務農來改變農村狀況的年輕副縣長,又是否能與眾不同?從他所說的那句「我們公務員有一定的資源、見識和人脈關係」的肺腑之言中,我們不難看出,如今在農村能找到一塊可耕之地的人或許不再是那些靠土地來維持生存的農民,而是靠體制的蔭庇在農村尋求致富之路的關係戶。
而從這位辭官的年輕副縣長坦言「選擇種植紅心獼猴桃」、「看好這種水果的經濟效益」中,我們更會發現,他的這條創業、致富之路無論多麼成功,其實都與大多數僅僅依靠「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勞與汗水來存活的農民無關。畢竟,「民以食為天」靠的是解決溫飽的糧食,而非「紅心獼猴桃」這類新型的貴族水果。
由此可說,官員辭官也好、立志於務農也罷,這種選擇本身並無不妥,只是對於當下由不公的制度以及赤裸裸的掠奪而引發的大面積、普遍性的農村問題,若要仰賴官員辭官來解決,恐怕是在捨本逐末、治標不治本。年輕的副縣長做出辭官的選擇足夠一鳴驚人,但將會發揮的效力究有多大,我們也只能持「觀望」狀而已。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