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報導)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統計,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時不時地遭受便祕之苦。通常情況下,便祕是由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的,例如低纖維飲食、喝水不夠、缺乏運動等。但健康生活網站prevention.com介紹說,還有一些令人驚訝的因素也會導致便祕。以下這七大因素就包括其中。
1.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負責控制人體的新陳代謝,因此當其功能減退時,腸蠕動也會減慢,導致大便以較慢的速度通過結腸,從而引起便祕。大便在結腸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會吸收越多的水分,使其更難通過結腸。甲減症隨年齡增長而更為常見,影響了約300萬美國人。幸運的是,這種病症可通過簡單的驗血就可確診,藥物治療也安全可靠。
2. 抑鬱症:抑鬱症可導致身體機能減退,並可能引起生活方式的改變。患有抑鬱症的人不會很活躍,他們可能整天躺在床上,暴飲暴食,日常的均衡飲食也會改變。缺乏運動及吃得太多,特別是吃低纖維的零食,容易引起便祕。因此患上抑鬱症後應儘快就醫,藥物和心理治療均能提供幫助。
3. 藥物:某些藥物可能導致便祕,首當其衝的是止痛藥,特別是阿片類藥物和麻醉劑。這些藥物可導致全身機能下降,包括結腸。其它引起便祕的藥物還包括一些抗抑鬱藥、含有鋁或鈣的抗酸劑、止痙攣藥和抗驚厥藥、鎮靜劑、抗帕金森藥,以及治療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鈣通道阻滯劑。上述藥物均有抗膽鹼能作用,能干擾副交感神經的衝力,從影響腸胃道、肺、泌尿道和其它身體部分的運動,因此可能引起便祕。
4. 補充劑:尤其是鈣片和鐵補充劑已知能觸發便祕。鐵和鈣屬於粘合物,可使任何物體粘連在一起,例如,可以使大便結塊。但如果你因某種缺乏症而必須服用鐵補充劑,不要削減藥量來避免便祕。可通過在飲食中增加更多的纖維或服用溫和的瀉藥來解決問題。
5. 懷孕:懷孕時體內荷爾蒙產生了變化。孕激素可鬆弛腸道中的平滑肌,使它運動得更為緩慢。腸道還必須負擔不斷增加的子宮重量。子宮擠壓腸道,因此糞便從較窄的腸道中通過,使得穿行的速度放慢。
6. 過量使用通便藥物:偶爾吃一次瀉藥危害不大,但每日服用就會導致便祕。特別是通過刺激結腸神經來通便的藥物危害更大,包括Dulcolax、Ex-Lax和Senna等。腸道中的肌肉長期不運作,將導致其功能退化,最終對瀉藥產生依賴性。專家建議服用一種分散大便的通便藥物,如洋車前草(psyllium),它不會改變人體自然行為,只需通過水來打散糞便並刺激腸道以利於排泄。
7. 巧克力:黑巧克力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可保護心臟健康,但吃得過多也會引起便祕,特別是當你患有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時。歐洲的一項研究發現通常有一些食物能觸發IBS患者的症狀-腹脹不適和便祕,其中就包括巧克力。如果你懷疑便祕是由於巧克力引起的,可減去一些份量,看看症狀是否有所改善。
責任編輯:唐依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