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日前,美國人塞登(Robert Seiden)發現了一個追責逃避被美國法院制裁的、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途徑,對於那些想討回損失的美國投資者來說,塞登可能是最後的、也是最大的希望。
美國人獨闢蹊徑追責大陸公司
近年來,一批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但因為會計和信息披露不透明或者造假等問題受到美國當局審查,這些上市公司使美國投資者損失了數十億美元。但美國投資者在法庭上追究中資公司責任時大多遇阻。很多公司直接關門走人,放棄美國市場,不理會美國法院的裁決,投資者難以在中國半封閉的社會中追究其責任。
如今,52歲的塞登可能找到了一種追責方法。
據《華爾街日報》6月23日報導,塞登是法院指定的接管人,負責代表股東利益牽頭追究幾家中資公司的責任。上週他達成了他的首樁和解,與之前不執行法院裁決的盛泰藥業(Shengtai Pharmaceutical Inc.)達成了規模370萬美元的和解。協議草案顯示生產醫藥用澱粉和葡萄糖產品的盛泰藥業同意支付370萬美元回購由其主要外部股東Pope Investments LLC持有的股份。
盛泰藥業公司在2014年未理會特拉華州衡平法院(Delaware Court of Chancery)要求其向Pope公開賬簿的裁決,之前盛泰藥業首席執行長撤銷了私有化提議並放棄在美國交易所的交易註冊。
塞登表示,他的策略是利用中資公司常常用以繞過中共政府限制外商投資的一種結構。在塞登經手的一些案子中,擁有中國境內運營資產的公司實體實際上由位於英屬維爾京群島或開曼群島等地區的境外子公司所有。
塞登利用自己的權限,通過這些地區的法院獲得對一眾子公司的控制權。然後他能夠以資產合法所有者的身份,而不是外國債權人的身份進入中國。他說,你必須以公司所有者的身份進入,外國債權人的身份在大陸可能被置之不理。
塞登表示,他目前接近與第二家公司也達成和解。
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後才發現難度
關注國際、財經動向的大陸媒體人邱林在分析為何大陸企業在美國上市一敗塗地時表示,這些跑到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認為美國的上市公司監管標準是公開的,沒有監管歧視,無論是誰只要達到標準就可以上市,哪怕「弄虛作假」符合標準了,也能順利上市。
但是,讓中國企業始料不及的是,當它們進入美國市場後,才發現自己處於一個多方位的聚光燈下:監管嚴酷,懲罰血腥。投資者、對沖基金、事務所、媒體、交易所一天到晚盯著你。中國企業會計作假、公司財務混亂與管治缺陷等問題往往就會曝光。部份企業在美國是按照上市的條件「做」出來的文件,由於財務數據經不起考驗,自然頻頻被查。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瑪麗•夏皮諾表示,主要原因是這些公司在利用股票上市空間差,進行成功的欺騙並逃避懲罰。即擁有管轄權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很難一個個親臨中國公司現場核查,於是給了這些造假的中國公司以可乘之機。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阿里巴巴也因假貨而惹麻煩。法國開雲集團(Kering)旗下的古馳(Gucci)等14個名牌被仿造並在阿里巴巴兜售。近日該法國公司在紐約聯邦法院起訴阿里巴巴,指控他們為假冒產品提供平台,為仿貨提供在線營銷、信用卡操作、金融和貨運服務,等於協助造假。
責任編輯:林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