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熬夜睡不好 骨鬆風險恐倍增
【大紀元5月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3日電)國內研究顯示睡眠障礙者的骨鬆發生率,是一夜好眠者的2.44倍,國際研究發現長期上夜班的骨鬆風險提高1.37倍,學者認為原因出在褪黑激素等內分泌失調。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志華今天指出,夜間照射日光燈將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骨代謝;而減少睡眠及晚睡將抑制生長激素及刺激皮質醇的分泌,恐加速骨流失。
陳志華歸納,不僅睡眠品質,研究發現,睡眠的時機、時間、環境都跟骨密度息息相關。失眠、熬夜、睡太少、日間睡太久、值夜班,尤其日夜顛倒或是日間過長的睡眠,導致日曬不足,影響維生素D3的生成,將致鈣質吸收效率下降。
去年發表在「睡眠醫學」期刊的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針對4萬4690位診斷為睡眠障礙患者的世代研究發現,相較沒有睡眠障礙者,其骨鬆發生率為2.44倍。
國際骨鬆症期刊2009年披露的類似研究指出,長期輪值夜班者的護士,手腕及髖部骨折風險較從未輪值夜班者顯著提高1.37倍,若是體型偏瘦(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24),風險更是增為2.36倍。
國內學界估計,台灣6人就有1位是平日超過午夜12時才睡的「暗光鳥」,週末更升高至每5位就有1位,有鑑於此,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台塑關係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共同發起「骨質疏鬆症防治與高危險群健康促進研究計畫」,陳志華擔任子計畫主持人,以科技介入記錄睡眠質量及運動習慣,找出危險因子以降低骨鬆骨折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