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學生自殺率增加 情緒管理亮紅燈
【大紀元2015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芮甄報導)近幾年來,美國大學發生了多起大學生自殺的案例,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和其他美國大學紛紛推出全國性的論壇活動,邀請學生、家長及校長一起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據雅虎新聞報導,美國大學健康協會(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2014年調查結果發現,有30%的美國大學生曾在某些時刻感到憂鬱、沮喪,有54%的同學表示他們曾處於巨大的焦慮之中。2位曾受兒子自殺之苦的母親表示,社會大眾對青少年貼標籤的刻板印象常常令一些青少年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其中一位堂娜女士(Donna Satow)在他兒子結束自己的生命後,創立了Jed 基金會,致力於在大學校園內提升學生情緒健康管理和預防自殺,她認為青少年如果能得到正確的幫助,可以預防一些不幸的自殺事件。
目前大學生情緒健康急速低落的原因還不清楚,需要親人、朋友長期的照顧和關心。大專院校裡的心理諮商中心近幾年湧入了大量的學生尋求協助,但校方提供的支援卻非常有限。Jed 基金會(Jed Foundation)醫療中心主任施瓦茨(Victor Schwartz)表示,多所大學即使不斷增加諮商中心的員工和預算,仍無法追上學生們的需求。兒童精神科醫師貝克(Allison Baker)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兒童時期就被帶到醫院接受心理治療,可能是造成他們一有情緒問題,就會尋求諮商中心的原因。
施瓦茨特別提出,社交媒體在近十年來成為學生生活的一大部分,大量使用社交媒體與外界互動,但實際上,對於增加親朋好友的感情可能不會有太大幫助,人類的情感交流需要靠面對面的溝通和互動,這部份難以完全被科技取代。
南卡羅來納大學的大四學生克萊默(Margaret Kramer)一直在校園裡倡導心理健康的重要,她認為社交媒體確實帶給年輕人許多壓力,她說:「我們一直在網路上創造不同的角色,這些塑造的完美形象對自我的真實表現造成壓力。」臨床上也發現,近年已有越來越多因網路相關引起的精神病理現象,網路成癮會合併憂鬱、焦慮、社交畏懼、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造成自殺傾向。
紐約專欄作家布魯尼(Frank Bruni)則說,有大多數的大學管理者以適應能力差和脆弱來形容現在的年輕人,也有人指責父母過度參與孩子人生,以自己的角度規劃孩子的人生劇本,限定孩子該讀哪間高中、該上哪間大學,這種養育方式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壓力。
為了緩解校園內諮商資源的不足,許多大學已經開始推出一些彈性時間的工作坊,這些工作坊教導學生在面對一般挫折時,如何安慰自己,並提供一些應對方式處理不同層級的情緒問題,歡迎同學參加,幫助自己走出情緒的難關。
責任編輯: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