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疼痛的另一個選擇
【大紀元2015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方金媛台灣高雄報導)疼痛,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疼痛的種類有許多,包括刺痛、撞擊痛、燒燙痛、悶痛及尖銳痛。這些疼痛可能是持續的或間歇的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
高雄醫學院復健科醫師林姿延指出,疼痛的原因可能是原先存在的疾病,或由於意外傷害、感染、神經受損、動過手術、情緒壓力引起,如肩頸酸痛、背部腰部疼痛、慢性肌腱炎(如肩膀旋轉肌受傷、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媽媽手)、慢性韌帶損傷(踝關節扭傷、手腕扭傷)、退化性關節炎、足底筋膜炎等等。疼痛如果持續存在,不僅生理受到折磨,心理也會受到影響。
治療疼痛,最重要的就是尋找病因對症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手術、復健。因為醫學的不斷進步,目前有另一種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增生療法,上述的疼痛,都是增生療法的適合對象。增生療法(prolotherapy)是美國Dr. Hackett所發展及推廣的治療方式,強調關節不穩定是骨骼肌肉疼痛的來源,尤其針對因肌腱、韌帶受傷造成的關節不穩定,藉由注射刺激物(高濃度葡萄糖),直接對根源進行治療,重新啟動人體的發炎反應,促進身體組織能自行修復,使受傷軟組織能長得更健康,增加肌腱韌帶的強度,以逹到關節穩定,消除疼痛。
增生療法常用的內容物
葡萄糖增生療法主成份為高濃度葡萄糖及微量麻藥(注射液不含類固醇),注射後在四到六個星期開啟體內自癒機制,經歷發炎期、增生期、修復期以幫助組織修復。另一種增生療法成份為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藉由抽血離心取得PRP液體,富含生長因子、細胞激素,可幫助肌肉、肌腱、韌帶及軟骨損傷的修復。
葡萄糖增生療法的完整治療過程
目前針對亞急性或慢性疼痛病患由醫師先安排骨骼肌肉軟組織超音波檢查,精確診斷評估受傷部份軟組織之變化;如果有出現纖維化或鈣化軟組織,結合體外震波治療,將局部已沾黏鈣化之組織施以高能量衝擊波,粉碎鈣化結石促進血管新生,再結合增生治療決定注射施打部位及注射量,將注射液注射在肌腱、韌帶的著骨點(enthesis; fibro-osseous junction)或關節內。
治療後會在注射處產生發炎反應、局部可能會有輕微酸脹感,是為正常現象,可服用非消炎止痛藥如普拿疼(panadol)來舒緩。等發炎反應帶來修復細胞後,不適感會逐漸降低。因此治療期間建議避免消炎藥或類固醇等抑製發炎藥物使用,以免降低組織正常的癒合作用進行。治療次數依不同疾病及嚴重程度而決定,每二到六週須重新評估是否再注射,一般成人完整療程約四到六次。並配合循序漸進的復健運動雙管齊下,逹到完全恢復。
責任編輯: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