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花蓮農村深度體驗 拔仔庄開創產業藍天

【大紀元2015年05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詹亦菱台灣花蓮報導)花蓮縣瑞穗鄉純樸的客家村落「拔仔庄」,是富源地區的舊稱。拔仔庄包括富源村、富興村、富民村等3村。富源村位於瑞穗鄉北端,東側是縱谷海岸山脈,西面是中央山脈,南下經過富源國中,北上經過馬蘭鉤溪橋,是馬蘭鉤溪的沖積扇,溪流沿岸有茂密的闊葉林,孕育豐富的生態。

富源村的居民多才多藝,有些會打大鼓、會染布、繪畫、唱歌,是極具自然景觀與文化特色的社區;另外富興村有環村自行車道,從富興客棧到水圳公園,沿途有平地造林、鳳梨田等農村景致,居民並開創鳳梨多元產業,為社區再造就業機會。

富源社區營造

拔仔庄常民文化館在富源火車站左側,是鐵路局廢棄倉庫,仍舊保有日據時代建築風格,建築物外牆裝飾許多蝴蝶,解說員說是為了紀念以前曾經擁有很多蝴蝶的時光,而館內擺設的是50年代農村生活的文物,牆上也掛滿了老照片,從早期的結婚照和過年的家族照及國小的畢業照,甚至日治時期橫川長太的橫川場、拔子神社等,看得見歷史的痕跡;館內還設有老人繪畫班和樂齡食堂,阿嬤們一幅幅彩繪的畫作,呈現拔仔庄的文化氣息。

拔仔庄的信仰中心城隍廟保安宮,在城隍聖誕活動時,村民以人力合挑大鼓,慶祝陣頭綿延數里。周玉梅說,20年前參與的隊伍僅是鄰近社區的傳統鼓陣拚技,慢慢演變到現在,已吸引許多全國精英隊伍前來較勁。鼓聲伴著庄民出生、成長、茁壯及成家立業,她和2個女兒都是鼓隊成員;鼓王爭霸戰重現過去城隍爺聖誕鑼鼓震天的熱鬧情景,也是村民全體總動員一起參與的盛事。

拔仔庄常民文化館圍牆上掛著一幅幅80多歲阿婆的畫作及元宵節花燈。(詹亦菱/大紀元)

靚染工坊

周玉梅說,富源社區發展協會為延續客家先民藍染文化,創立靚染工坊,以染布、洗布、調染料、烘乾、裁剪、車縫等工作,走出拔仔庄自己的風格,為社區婦女創造再學習就業的機會,社區媽媽珍惜這份資源,無論是阿嬷的布偶、手工染布縫製品、美食饗宴及地方文化導覽,都展現她們的才華與經驗;工坊也提供染布DIY,讓遊客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手染布。

靚染工坊除染布外,還有社區媽媽客家料理,前來的遊客需事先預訂;在地食材風味餐,有白斬雞、糖醋魚、香菇盒子、黃金豆腐、南瓜天婦羅、客家小炒、薑絲炒大腸、炒山蘇、炒蘆筍、酸菜豬肚湯、紫米飯、炒牧草心、梅乾扣肉等。

大小朋友在靚染工坊手工染布初體驗。(詹亦菱/大紀元)

鐵馬遊百年興泉圳

富源地區的興泉圳,建於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距今已有126年的歷史,清朝時期就開鑿的上興泉圳作為民生用水;日治時代再開第2條水圳為下興泉圳,至今仍是灌溉用水。兩條水圳來自中央山脈,共長13公里,沿水圳建有自行車道,遊客都驚訝水質的清澈。

社區生態義工解說員說,興泉圳早期是土壤邊坡,水流較緩,生態豐富。摸魚、抓蝦、戲水,是老一輩人童年的回憶。興泉圳中間路段是白川神社,水圳旁有座水車,水車不只有觀賞,還可灌溉用水,白川神社是日治時代建造,供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前要參拜神社,必須越過上興泉圳,坡上有多座石燈籠已毀、神社也消失了,僅剩一座完好的石燈籠,矗立在參拜步道上,上面刻有當時開墾的日本人「橫川長太」之名。

興泉圳沿岸有多樣的森林林種,有樟樹、相思樹、無患子、刺果番荔枝、麵包樹等,清澈見底的山泉水緩緩流過,擁有豐富石器時代人文特色及生態景觀。興泉圳於富源山麓下,河道蜿蜒曲折,河水終年充沛,給人一種柔和的美感,是適合尋幽踏青的好地方。

騎鐵馬遊興泉圳生態。(詹亦菱/大紀元)

富興社區產業文化

富興社區位於花蓮縣瑞穗鄉最北端,台9線往南261公里處,海岸山脈下的小聚落,住著一群阿美族人、客家人和閩南人,90%土地皆從事農業生產,是非常典型的農業型態社區。富興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楊清茂說,富興村以出產鳳梨聞名,農民以種植鳳梨花及土鳳梨為生,一般著重於土鳳梨加工及平地造林、環村自行車道、大水車,為農村增添不少的景致及風情。

遊覽富興村最好的方式就是踩鐵馬,可悠遊水圳公園、有機鳳梨園田、平地造林、富興步道、慶安宮等景點。楊清茂說,富興社區從民國97年開始,參與農村再生的培根計畫,幾年來在生活、生產、生態上有很大的改變,如營造生態環境、產業轉型,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家一起打拚。

鳳梨帶動產業發展

楊清茂騎鐵馬帶大小朋友去逛鳳梨田,他說,富興社區原先與台鳳合作種植鳳梨,民國70年代起轉型種植「鳳梨花」供應祭祀供品,並順勢發展出土鳳梨加工業,民國102年度富興鳳梨田約130公頃,其中土鳳梨與廠商契作約65公頃,因應社區做鳳梨酥內餡的需求,目前土鳳梨種植面積有120公頃。社區透過加工廠,製成鳳梨酥、醃鳳梨、鳳梨醬、太陽果(鳳梨乾)及鳳梨酵素。

只要到富興客棧,就可享用香醇鳳梨汁及鳳梨入菜的風味餐,加入鳳梨一起滷的旺來豬腳,還有鳳梨苦瓜雞湯、鳳梨蝦球、鳳梨炒飯等。楊清茂說,鳳梨汁是由鳳梨果肉高溫蒸煮而成,沒有施打生長激素的土鳳梨,多了一股香氣,口感也較好,果肉製作成鳳梨酥餡,富興現在不但自產自銷土鳳梨酥,還開放DIY體驗;社區媽媽一手包辦鳳梨酥製作、烘焙及教學;土鳳梨的纖維高,味道濃郁,近年來鳳梨酥深受陸客喜愛,成為熱門伴手禮。

富興社區從4月分開始採收土鳳梨,楊清茂透露,目前鳳梨鮮果每公斤可賣到14元,而1甲地產量有50噸,年收就達70萬元,120甲產值有8,400萬元,至少為社區淨賺4千萬元,讓社區居民都有工作,也能補助老人,增添福利。

社區居民每天要削上百顆鳳梨,還要裁切成等塊大小,練了一手好刀法。(詹亦菱/大紀元)

農業再生產業轉型

踩著單車進入綠意盎然的樹林,富興村經過日據時代的造林政策,目前留有不少的二葉松及相思樹,有些樹徑達75公分以上,另有其他台灣原生種林木如茄冬、九芎、楠木等,樹徑也逾60公分以上,越嶺後的原生林,因海風帶來豐沛水氣滋潤,具有亞熱帶雨林的特徵; 而現今鳳梨田、平地造林與休耕綠地,成為富興地區農村景致。

去年10月富興社區營造生態水路環境、新開闢的祕境,遊客稱是夢幻公園。石砌邊坡水池,如早期農村的埤塘,引用地下水源,面積約0.5公頃,水池旁設有渠邊步道、岸邊植物,自行車道環繞小池潭,如夢似幻的湛藍湖水,倒映著藍天白雲的美景,令來此的遊客驚歎不已。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