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4月16日訊】安省政府推動新性教育課程的最大理由,是有人利用互聯網勾引、甚至毒害未成年的少年兒童,特別是利用了他/她們缺乏性知識,而一旦少年兒童掌握了性知識,就可避免這種網絡犯罪。但這並沒有科學根據。成年人大都具備性知識,然性犯罪的主體卻依然是成年人。
為了保護少年兒童不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歷來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防堵,從計算機教父比爾‧蓋茨、喬布斯,到大多數科技公司的CEO,很多科技界的父母採取這種方法。比爾‧蓋茨明確規定他的孩子在13歲前不得使用智能手機。反對的人一定會說,互聯網防不勝防,防堵是無效的。這其實沒道理,中國大陸的互聯網可以屏蔽那麼多信息,證明並非不可為而是不為而已,而且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手段,對像又是13、14歲以下的孩子,再加上如果有社會法規,如像對煙酒那樣的限制,即使不能百分百防止,九成九把握還是會有的。相比之下,非科技界的父母對兒女的限制很少,俗話說「內行看門道」,看起來業內的人才更了解互聯網的利弊。
另一種方法,說得好聽點,那叫疏導、引導,但在性的問題上,少年兒童的社會道德體系精神健康尚未健全,就教他們性知識,那種教材,成人看了尚且難以抵擋,何況孺子乎!現在兒童性成熟越來越早,過早接觸性是主因,因此性教育過早有弊無利。更何況安省的性教育課程,把一些非正常性內容都引進課堂,危害更甚。也許,經過性教育,兒童色情犯罪會有所減少,但是可以想見,少兒的自發性行為會增加,而這會引起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誠然,性如洪水,堵得過嚴,可能造成的破壞會愈烈,所以疏導亦不可少。學校根據少年兒童的生理發育不同階段輔以適當的性教育,無可非議,但應注意的,一是不能超越道德底線,甚麼都教;二是家長才應該是性教育最主要角色,性畢竟應是家庭內的行為,不應過分社會化,學校應懂得如何配合家長才是正道。孩子有性行為,受影響最直接的不是學校、社會,而是家庭。家長對孩子有最直接的觀察,容易把握時機。
「防堵」與「疏導」都能做到恰到好處,政府與民間能在這兩方面達成共識,才是對少年兒童的最大負責。
責任編輯: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