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環境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風險引爆點
【大紀元2015年04月1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中國大陸的環保專家日前發表報告認為,中國當局如果治理環境污染不利,將會導致越來越多的社會衝突。有分析認為,中國大陸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個社會管理體制運作失效的體現,因此必須改革體制,鼓勵民間監督。
官方的中國環保網4月10號發表長文,題目是《新常態帶來哪些環境新特徵新要求?》,分析了當前中國大陸的污染問題,以及應對措施。文章作者是幾位環保部下屬環境設計院的專家。他們在文章中認為,中國大陸目前教育、衛生、醫療、環保等公共服務水平、數量、質量、方式及其均衡性矛盾快速上升,雖然社會價值觀多元化趨勢,社會治理認同度正面臨挑戰,新的傳播方式和表達訴求方式進入「微時代」,環境改善速度與民眾的要求差距很大,環境問題越來越容易成為社會風險的引爆點。
浙江省法律工作者黃先生表示,事實上中國目前的群體性事件,確實有很多和環境有關,而數量也在逐步上升,
「現在因為環境的群體性事件特別多,大概佔到群體性事件的最少四成。化工廠那些垃圾焚燒,其實是越來越多。有些征地事件,比如內蒙的牧民和政府發生糾紛,就是征地,要建工廠。這些事情越來越多。」
最近兩年,中國許多大型的群體性事件和環境問題有關。抗議工廠污染,抗議垃圾焚燒引發的抗議事件不斷增加,成為各級政府的一個頭痛的問題。不過,環保網發表的文章認為,隨著中國的經濟進入所謂「新常態」,中國工業發展對環境的壓力正趨緩。目前中國造成較嚴重污染的產業,包括煤炭、石油、鋼鐵、化工、水泥等,產能都已經出現了過剩,顯示這些產業發展的峰值已經過去,因此對環境的壓力將會逐步減少。
美國南卡州立大學管理學教授謝田不認同這個說法。他認為,中國的環境污染源只是增速下降而不是減少,因此對環境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中國經濟的所謂新常態,實際上只是增長速度減少,工廠的污染增長速度減緩,但還是在增加,對環境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謝田教授認為,自然環境對污染的承受能力是有極限的,超越限度,環境不但不可能自然恢復,反而可能出現更加嚴重的污染惡性循環,比如中國帶來的沙漠化、地下水污染、土地重金屬污染和近海污染等問題,很可能都已經超越了大自然承受的極限。
在中國的黃先生,也不認同中國專家的所謂重工業和能源工業發展減緩將緩解環境污染壓力的說法,
「重工業和能源工業見頂的說法,我有些不同意。比如福建PX爆炸,黑煙滾滾,還下了黑雨,但官方堅持說沒有污染。在中國,經濟服從於政治的,所以用經濟的方法治理污染不可能成功。」
中國環保部專家的文章提出了在所謂新常態下對環境治理的一些建議,其中包括,加強政府宏觀管理,開放社會共治局面,對污染進行細化管理,環境治理從增量向存量轉移等。
在美國的謝田教授則認為,中國大陸的環境立法已經很多,條文規定也很嚴格細緻,但過去二十年來,從來就沒有認真實施過。因此中國治理污染不利體現出中國政府管理體系的失敗,要改變這種污染情況不斷惡化的趨勢,必須對現行體制進行重大改革,
「環保法律沒有實施,法律不獨立,執行缺乏公正性,只是政府的一種工具,並不真正為老百姓的利益,而且媒體也不能報導。所以老百姓面對這些污染,是無能為力。」
中國環保專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預示著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到來,這種趨勢對中國當局的環境治理有利。謝教授則認為,雖然這種說法理論上不錯,但考慮到中國大陸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各級政府治理體制的落後,真正轉型到能夠有力治理未經污染的狀態可能需要數十年或更長的時間。
責任編輯: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