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續偏低 全台缺水壓力增
【大紀元2015年03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北專題報導)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台南與高雄等縣市,日前已進入第二階段限水。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台灣的降雨如果連續4個月偏低,就會開始有乾旱壓力;連續6個月雨量不夠,一定進入乾旱期;若連續9個月缺雨,乾旱就會很嚴重。這一次的乾旱從去年5月開始,一直到今年3月雨量都偏低,已經進入比較緊張的用水乾旱時期。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是世界(970毫米)2.5倍,但每人每年平均分配到的水資源4千公噸,不到世界平均值(2萬1千公噸)1/5,名列世界第18個缺水國家。汪中和表示,台灣是世界排名中缺水非常多的國家,從雨量豐枯來說,台灣雨量蠻豐沛,可是因為台灣土地幅員有限,人口非常多,每人每年平均雨水量偏低,台灣先天水量不夠,並不是缺水很嚴重。
忽略水足跡 水資源壓力越來越大
水足跡或稱虛擬水,是指一件產品或事件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中直接或間接使用的水。例如:生產1公斤米需水3‚500公升,1公斤牛肉需水1萬5千公升,1杯咖啡需水140公升,水足跡的數據,代表產品消耗地球水資源的程度。
汪中和指出,台灣不重視水足跡是因為台灣水價比較便宜,感受限水壓力時間很少,大眾沒有壓力也不感覺迫切,這次乾旱是很好的提醒,提醒台灣其實不是水資源很豐沛的國家。台灣是靠基礎建設,靠很好的調配才能滿足大眾,可是這種情況將來會越來越困難,只要能節約用水,一年供應180億噸水,應該不會有限水的壓力。
全球注重水資源問題,汪中和表示,歐洲因為壓力非常大,在這方面投資非常多,他們有很嚴謹的政策,日本也是,中國大陸也注意到。台灣因為是比較封閉的島國,沒有跟其他國家相鄰,所有的水都在島上自己可以完全掌握使用,因為過去政府的基礎建設投資得還不錯,有這麼多水庫,目前還可以應付,可是壓力已經出現了,如地下水超抽、乾旱一來水資源供應就捉襟見肘,以後這種壓力會越來越大。
乾旱時間 比強降雨多2倍
去年到今年遇到10年一次大乾旱,原因出在降雨非常不平均,朝向極端分布。汪中和指出,豐雨期下大雨,強度都非常高可是時間很短,在台灣的土地上不容易駐留,立刻就流到海裡。而乾旱時間又變的很長,過去20年台灣乾旱時間是強降雨2倍以上。台灣下雨不會連續,通常是1、2天,梅雨期最多1星期,當雨量降下又流掉後,接下來就是長時間乾旱期。
乾旱不只出現在枯雨期,豐雨期也有。汪中和表示,過去都是靠水庫支撐,台灣有40多個水庫,一直不斷的把降雨攔截儲留,在不下雨時釋放,供農業、工業、民生使用。水庫一年大概週轉3~4次,雨水來一次裝滿放空,再裝滿再放空,一年平均3~4次,可以提供水資源很大調配。但水庫有壽命會淤積,現在水庫容量已減少1/3,過去約29億噸,現在只剩約19億噸。
「台灣的乾旱可以從降雨日數看出來」,汪中和說,過去全台灣降雨日數一年約170~180日,現在約130~140日,降雨明顯變少,一年少50天很嚴重。此外還有區域性差異,中南部與東部花蓮、台東非常嚴重,減少的日數超過2個月。北部因為受到東北季風影響,雨水還在增加,平常颱風、梅雨雨量也很多,所以缺水壓力比較小。
若遇空梅 莫拉克風災恐重現
寄望梅雨紓旱,但梅雨能否正常到來還是會發生空梅?汪中和指出,從11月到4月台灣雨量非常低,是台灣的枯雨期,沒辦法預期有大量降雨彌補水庫現在的低水位,所以必須把水庫還留存的水細水長流用到5月梅雨開始,過去經驗顯示,5月梅雨季開始,雨量就會豐沛地挹注水庫。
「萬一梅雨不來,2009年就發生了」,汪中和說,2009年梅雨期雨量非常少,5~7月沒什麼雨水,進入颱風期雨量也都不夠,一直到8月才等到一個颱風叫莫拉克,颱風一來就超紀錄,所以是在兩個極端,不是非常乾、非常少,就是一來讓台灣承受不住,帶來很嚴重的傷害。
聖嬰現象到來 對台灣不利
氣象局預測年初會有聖嬰現象,但還沒發生,汪中和認為,到目前為止聖嬰現象還在醞釀中,看起來應該是會發生,因為聖嬰現象觀測需要4個月以上,現在已趨向於快成熟了,應該在今年春天聖嬰現象會開始出現,這是從趨勢預估;不過自然界的變化受到暖化影響,已經跟過去了解的大不相同,常常有出人意表的結果。
汪中和表示,聖嬰現象出現,通常台灣的溫度會增高,降雨會減少,對台灣是不利的消息。如果聖嬰現象真的發生,對台灣來說是另一重壓力。水庫蓄水量至1月大概還有六成,因為之前幾個月降雨都很低,所以要把水保留到5月,如果5月梅雨也沒來,像上次莫拉克一樣,這次乾旱就會非常嚴重。若重演莫拉克狀況,是最令人擔心的,不管是降雨、強度都破紀錄。
用水來源 七成河水三成地下水
受暖化影響,台灣降雨越來越極端,水資源的調配也越來越困難。汪中和表示,台灣的水庫蓄水量也是兩極端,山區的好一點,平地的很差。降雨方面北部好一點,南部壓力很大。水量多的都是在山區的水庫如翡翠、日月潭、霧社、德基,而在平地的水庫如石門、曾文、鯉魚潭、寶山、南化水庫水量都非常低。
農業、工業、民生及保育(清洗、打掃等)用水一年共180億噸,汪中和說,這是可以使用的上限,台灣用水主要來源包括河水及地下水。過去河水能提供的量非常多,占九成以上,後來因為河川汙染加上降雨極端越來越強,河川水量越來越少,現在河川能提供的水量剩七成,其餘三成要靠地下水。◇
責任編輯: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