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3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人生在世,既不能在年輕時過份省吃省喝,只為退休後過上奢華生活;也非年輕時舖張浪費,日後老去過著像乞丐般的生活。
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家科特利科夫(Laurence Kotlikoff)教授認為,經濟學理論認為,一個人一生中消費適中,維持相對平穩的生活水平即可。也就是說,豐年時,要考慮為荒年做好準備。
專家:自己養老自己做主
科特利科夫與卡爾加里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合作共同開發了一款叫ESPlannerBASIC Canada的免費軟件,登陸canada.esplanner.com網站即可免費使用,幫助加人作好退休養老理財。
卡大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明茲(Jack Mintz)說,這款軟件實際上最初是為美國人開發,但因軟件是個非常有用的教學工具,因此把其本土化。
明茲說,人們有時指望政府養老,或呼籲擴大加拿大養老金計劃(CPP),或呼籲成立更大基金,一手包辦所有養老儲蓄。然而,人到暮年最後能積累多少財富,影響變量太多。作為個體,應積極主導自己的退休養老計劃。
據悉,卡大公共政策學院還計劃將該款軟件用於政策分析,分析稅率變化對家庭儲蓄會造成甚麼影響等。
ESPlanner軟件運行基本原理是設定傳統理財方法均存在漏洞。科特利科夫說,多數理財師都告訴人們工作期間的退休養老儲蓄,今後要替代退休後75—85%的退休前收入,但這種方法太過簡單,而且多半含有私心,這其中涉及到理財師的切身利益,客戶存錢越多,理財師理財管理提成就越多,因此他們建議的收入替代率實際上太高了。
理財計劃更具體
該軟件以經濟學家角度,根據養老金(政府和僱主養老金)領取資格、是租房還是自主擁有房屋、有無子女、是否為子女教育買單等因素,分析個體一生中到底應儲蓄和支出多少錢。
有些理財計算工具可能建議人們將每年15%收入存起來,但ESPlanner軟件根據稅率、高支出年份(如子女上大學等)和低支出年份(如子女獨立生活或配偶去世等)提供不同的儲蓄比率,最後給出的儲蓄計劃更詳細,具體列出100歲以前不同年齡和人生階段的儲蓄和支出金額。
也就是說,ESPlanner軟件會建議高支出年份(如子女年幼開銷大年份)少儲蓄,低支出年份多儲蓄,最終拉平整個人生階段當中的可支配收入。輸入參數變了,軟件提供的理財計劃也相應變化。
科特利科夫解釋說,如此一來,假設條件(如提前或推遲退休、養兒育女、RRSP支取計劃)對儲蓄和支出計劃會造成甚麼影響,一目瞭然。◇
責任編輯: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