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鼓勵年輕人展創意 打破霸凌體系
【大紀元3月2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2日電)七八年級是「草莓」?三四年級是「既得利益」?童子賢認為,每個人都曾年少輕狂,前輩也有典範。他鼓勵年輕人有創意活力,不同世代對話合作,打破霸凌體系,創造新局。
作家劉克襄日前在臉書上PO文「像我這樣四年級的人」,反省「孩子們會有現今的茫然,三四年級的人,其實必須承受最大責任」,引起廣大迴響。不少七八年級世代PO文回應喊讚,直指當前面臨的社會和經濟困局。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世代差異」並不是面對台灣經濟和社會課題時的最好答案。
「現在50歲到60歲的世代,也經歷過20歲到30歲的時候」,童子賢說,年輕世代也會不斷成長,「不同世代都會遇到那個階段的課題」,關鍵在於「如何用同理心去體會」。
不同世代之間可以對話合作,開創新局。童子賢以和碩為例,「歷經7到8年的陣痛期,和碩這2年被投資大眾接受」,這是公司「老同學」和「新同學」共同合作打拚的結果。
半年前和碩內部曾進行統計,55%員工是30歲以上的「老同學」,45%員工是年齡在30歲邊緣或以下的「新同學」。
「老同學和新同學,一起合作撐起和碩的新局」,童子賢說,「老同學不會壓新同學,不會講新同學不懂體會以前陣痛期的悲情;新同學充分發揮向前看,往未來積極邁進,改變未來。」
童子賢充分相信年輕人,他認為,年輕人「不是草莓」,年輕世代有活力、有衝勁。「台灣應該多鼓勵活力與創意,充分授權給年輕世代,要信賴年輕世代,不要懷疑,多多鼓勵。」
童子賢也對年輕世代提醒,許多前輩可以作為學習的典範,「例如郭台銘和林百里等,長期為台灣電子業開拓全球市場,都是值得學習尊敬的電子產業前輩。」
對於「世代差異」的爭議,童子賢認為,世代之間訴諸於文字的辯論或對立太多,有時於事無補,不同世代的視野格局,可以更宏觀、更從容。
例如年輕世代大加撻伐的財團,其實也有很多類型。童子賢指出,有的企業為台灣開拓全球市場,有的企業則是靠政商關係,分食既有資源來壯大自己,不能一概而論。
超越「世代差異」,童子賢關注的是「結構性的霸凌體系」。他說,不同世代都存在著「霸凌體系」,現在仍以各種面貌存在於社會各角落。
「當前的問題是,僵化的霸凌體系,讓社會分配正義不均」,童子賢認為這才是關鍵,「要打破僵化的霸凌體系,讓台灣更公義、更均富,世代之間可以減少摩擦。」
「台灣社會不斷進步」,童子賢說。他以去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為例,大型活動後垃圾很快就被歸類清理完畢,人潮在1小時內有序退場,展現優良的公民社會素養。現在抗爭活動被視為是反應社會爭議的正常行為,也被社會大眾接受,「這就是社會的進步」。
童子賢呼籲,企業可以少一點獲利,多一點服務。他也期許政府行政部門不要協助體系化的霸凌,立法部門更應該積極檢討修法,消弭存在於社會各角落的霸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