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如果發現自己總是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大便稀溏、或者舌苔白膩,這是體濕在作怪。按摩如下穴位,可以有效去濕。
身體的6個去濕穴位
1、曲池穴
屈起肘部時出現橫紋的外端為曲池穴,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也就是說血脈之氣從四肢彙集到這裡。對這個穴位進行按摩,能夠起到調理氣血以及去除風濕的作用。
2、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窩的中心點上。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
3、陰陵泉
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末端凸起的後下方凹陷處(將膝蓋彎曲90度,內側凹陷按壓酸痛處)。其主要功能是排滲脾濕,有運中焦、化濕滯的功效,適當按摩,可以利小便,讓體內的濕邪從小便而出,從而有利於脾的氣機運行恢復。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三寸,約四橫指的距離,有一凹溝處,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它是治療消化系統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俗地說,它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進食慾,經常按摩它有健身強體的作用。
5、承山穴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方,腓腸肌兩肌腹與肌腱交角處(即俯臥時,膝蓋後面凹陷中央的膕橫紋中點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處),它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點按承山穴可以振奮人體陽氣,起到解除濕邪,振奮精神,緩解疲勞的作用。很多人點按承山穴時,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氣的緣故。而在按揉該穴一段時間後,便會覺得身體微微發熱,這預示著陽氣生發,濕邪減少。
6、豐隆穴
豐隆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腳踝尖部上八寸,脛骨前肌的外緣。它既是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的要穴。按摩此穴位能夠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濕的作用。
以上穴位按摩的操作方法:操作者以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餘四指自然放鬆,分別按順時針、逆時針揉動各2~3分鐘,手法宜輕柔、穩健、有滲透力,可以間隔5分鐘後再進行按摩,按摩時間總共以每穴5~10分鐘為佳。**
· 去濕氣最快的是這1食物 中醫師推薦除濕飲食
· 頭痛的時候,按腳底一個穴位就緩解
· 你濕氣重嗎?濕氣在身體不同部位 會有這些症狀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