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3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源自魏晉南北朝的「粧佛」傳統工藝美術,台中唯一的技術保存者76歲葉勇助,今年2月獲台中市文化資產處通過登錄為「傳統藝術」。葉勇助說,從泥塑、雕刻,再利用紗布敷上糯米調和生漆,一層一層上漆,最後「脫胎」,這項技法幾乎快要失傳。
葉勇助師承陳祿官,學習粧佛技藝達60年,目前台灣尚有3位「粧佛」技藝保存者,(雲林、彰化及台中)。葉勇助解釋說,「脫胎造像」即漆藝的夾紵技法,先以土塑型,裱敷綿紗布多層,再將內胎脫除,而粧佛的脫胎造像,由於人形、臉部、衣褶、姿勢都需要一體成形,難度甚高,若「大型粧佛」更是少有涉獵者。
傳統粧佛技法分泉州派、福州派,泉州派神像通常將像與座椅分開,雕刻完成再組合,較神格化,面貌不似真人,擅用漆線堆疊盤繞,製造神像衣服繡線及皺摺感。福州派則是以整塊木材雕刻一體成型,而其漆藝的脫胎製法,需以生漆髹塗苧麻布,生漆常使人皮膚腫、癢,使學徒怯步、恐將失傳。
從事漆藝工作者,多以小型藝術品或生活用品較多,葉勇助說,現在一般的佛像製作,多為木刻、玻璃纖維模型,很快速能完成,木刻大約1個月、塑膠模型1天能做3個,若利用「粧佛」脫胎塑型,一尊佛像就要花3個月,價格也高達3倍以上。他說,越來越少人知道這項技術,一年訂單不到1件。
台中市文資處長張祐創表示,今年2月10日台中文化局已正式公告,將葉勇助的脫胎粧佛登錄為「傳統藝術」傳統工藝美術類,未來將協助開班授徒,保存這項傳統技藝。
責任編輯:羅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