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原住民文化之美 陸生神木故鄉探索心靈
【大紀元2015年0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綜合報導)臺灣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被稱為「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有知名的「巨人神木」(或稱「大老爺神木」),也是知名的旅遊景點。來臺就讀的陸生陳凱翔說,他與來自兩岸的學生深入司馬庫斯參加部落農作,彎腰除草,也在森林深處學習彎弓射箭,布設陷阱;同時在寒冷深夜仰望星河,探索自己的心靈。
陳凱翔就讀臺灣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班,他因緣際會參加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辦、中華青年交流協會承辦的「臺灣多元文化探索研習營」,讓他有了四天三夜的機會,到有「上帝的部落」之稱的司馬庫斯泰雅族部落生活一段時間,被臺灣原住民文化之美感動。
Suming舒米恩第二張創作專輯【阿米斯Amis】初衷
suming舒米恩- mahalateng 我心所屬 (阿美族語)
陳凱翔說,因為在政大聽了阿美族歌手suming演唱的阿美族歌曲,他忽然渾身戰慄,有種被萬箭刺穿的感覺。他開始對臺灣原住民的生活、音樂和文化產生了興趣,才參加上述活動。司馬庫斯這個全球最大的扁柏神木群,符合他對森林所有美好的幻想,圓了他對森林的夢;部落的共同經營、原住民族的自我認同、生活方式與制度令他深受感動。
陳凱翔文章得獎全數捐出建司馬庫斯部落圖書館
因為感動,陳凱翔寫了「司馬庫斯部落的美麗與靈性」一文,述說原住民美學與文化,領略臺灣風情的美好,並獲得媒體舉辦的徵文獎項與獎金。為表達自己愛臺灣的心,陳凱翔將獎金全數捐給司馬庫斯部落建圖書館,此舉感動了許多人。
陳凱翔在文章中寫到,記得小時候的課本在介紹臺灣時,總會提到日月潭、阿里山和原住民。原住民是個族群眾多、名稱複雜的群體,去年來臺交換時,在太魯閣接觸到原住民的部落文化,紋面習俗深深震撼了他,後來看了《賽德克巴萊》,四個多小時觀影,體會到原住民在霧社事件中的屈辱與掙扎,對彩虹橋、勇士和祖靈的概念著迷。
「部落不大,背倚一座小山,山上遍栽櫸木,帶著纖細優雅的姿態和嫩綠光彩。」陳凱翔表示,山腰氤氳著一層薄霧,讓整座山像是徐徐展開的水墨屏風。部落座落在屏風下,有幾間古樸木屋,看不見忙碌身影。「我呼吸著清涼空氣,體會城市未有的舒適寧靜。」
陸生與部落成員有過關於信仰、自然及未來發展的交流
他們參加部落農作,彎腰除草,指縫塞滿泥土,感知這片土地的靈氣;效仿先人,在森林深處彎弓射箭、布設陷阱;參加部落的週末晚會,唱起部落的迎客曲,看孩子們在舞台上本色表演;在寒冷的深夜仰望星河,探索自己的心靈;搗小米做麻糬、鋸竹子刻竹杯。
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司馬庫斯的神木群,這座全球最大的扁柏森林符合他對森林所有的美好想像。那片森林並非繁密不見天日,陽光透過枝椏照射進來,讓整個空間生動起來。一株株巨大檜木間隔很遠,高聳入雲。它們四處伸開粗壯枝條,像要蔭蔽蒼生的巨人。
他提到,一溪清泉在巨木間蜿蜒流動,最後在木橋邊一瀉而下,發出潺潺水聲。空氣中漂浮著清淡樹香,是芬多精的「味道」。部落很感謝這些神木,帶來了繁榮,讓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讓原本漂泊在外的遊子在家也能過上好的生活。
陳凱翔認為,部落成員皆森林之子。在活動的間隙,他與部落的一些成員有過關於信仰、自然以及未來發展的交流。部落的第二位碩士生「魔豆」略帶靦腆,說話時輕柔富有磁性,爬起樹來卻勇猛非凡。和他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他對部落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與使命感。他懷著感恩心態看待部落,篤信是神的旨意帶給部落繁榮。
他感歎「現代人應該借鏡原住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原住民樂天知命,都市人的慾望卻始終難填」。效率、全球化、規模經濟已成為主導社會發展的邏輯,但也帶來了全球暖化、核災等問題。「我並不反對追求效率,但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該多些人文精神的約束,走向一個永續的未來。」
責任編輯:華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