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強:霧霾成因「打架」權力扯皮到幾時
【大紀元2015年12月08日訊】霧霾肆虐如此之頻繁,霧霾形勢如此之嚴峻,霧霾毒害如此之巨大,霧霾影響如此之廣泛——大敵當前,戰場上卻是如此之自亂情勢,連霧霾成因,竟然都要揣著明白裝糊塗!這仗,還能怎麼打?
11月底、12月初令人驚魂未定的北方乃至全國大部分地區持續的霧霾,剛剛被一場大風吹去沒兩天,這不,強烈而持續的霧霾旋即又至。
有關霧霾的各種話題,也讓人欲罷不能。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剪不斷、理還亂——霧霾的成因究竟是什麼?
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偌大中國,各種權力機構以及眾多科研院所、人員,對於霧霾的成因,至今還是雞一嘴鴨一嘴,各說各話,各執一詞。尤其是到了霧霾鎖國的關頭,這些部門更是你說東、我說西,「打架」扯皮,亂作一團。
比如,對於近期北京遭遇的強霧霾,環保部門專家即認為,與採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關;住建部門有關官員則認為,主要原因是汽車尾氣,不是供暖;中國氣象局有專家認為,主要是外來輸送;北京市環保局不久前發佈報告則認為,霧霾成因中北京本地產生約占七成……
幾年前,中科院一研究員認為,汽車尾氣對北京PM2.5的貢獻不足4%;但北京相關部門認為,機動車排放、燃煤和工業生產位列前三位。有專家提出「炒菜油煙」霧霾論,更是引發人們的尖銳嘲諷。
這連新華社都看不下去了——日前,其發文直言:在霧霾成因應該由誰來發佈沒有明確的前提下,誰都急急忙忙站出來說話。霧霾成因「打架」,其中,不排除一些部門極力撇清與自己行業關係的動機。
其實,即便是普通民眾、引車賣漿的百姓,掰著腳趾頭都能算清霧霾成因的一二三。
這麼簡單的問題,這麼簡單的事情,誠如新華社所言,「不排除」——其實就是部門在不遺餘力地撇清霧霾與自己所屬行業的關係。
筆者以為,與霧霾成因不單一一樣,多個部門每每霧霾來襲,就要玩撇清霧霾與自身關係的把戲,也有多重動因。概括而言,不外以下者三。
其一,撇清自己,擇乾淨自己;畏懼困難,推掉責任;保護、維護部門利益。
毋庸諱言,當下的一些權力部門,就包括對霧霾成因信口開河的權力部門,有不少根本就還沒有解決工作作風問題——推諉扯皮、搪塞糊弄,立個衙門不是為了解決問題、順暢社會工作,而是相反。
這些部門對於自己的做派,心知肚明,故遇到由於自己的這種做派而引發的包括霧霾這樣的嚴重的社會問題,會本能地、下意識地推三阻四、為自己的工作不力、不作為開脫。比如,與工業、環保有關的部門不承認企業違規違法排放乃霧霾的罪魁禍首;與汽車、油品有關的部門不承認不達標的汽車尾氣乃霧霾的第二或第一罪魁禍首;與氣象有關的部門推脫霧霾是臨近地區刮過來的,等等。
這等情況下,你再找個所謂專家,言霧霾是因民眾做飯炒菜,你這不是睜著眼說瞎話嗎?
這背後,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因素,就是:部門利益在作祟。而部門利益,又與部門各級官員的利益緊密掛鉤。這也是涉及到部門利益時,各級官員打破頭也要維護、爭搶的重要原因。說白了,其實就是部門權力腐敗。
其二,刷存在感、刷存在意識。
當下,不少權力部門、有頭臉部門,都有一種權力表演意識——大敵當前,潛在的危險、危害,譬如霧霾,與己無關。甚或說,這個時候,才是他們大顯身手、登場表演的時候。
面對霧霾,正常人的反應,多多少少會有一種緊張感、憂患意識。那些張口誇誇其談霧霾成因的權力部門以及所謂的專家,大家看到過他們信口開河時,有過一點緊張感、有過一絲憂患意識嗎?難道他們不呼吸嗎?不過活嗎?非也!是巨大的出頭衝動、表演意識、存在意識,使其失去了常人的感覺、常人的心理與情感,兀自滔滔不絕,把社會輿論往瞎道上引亦在所不惜。
其三,以「科學」「專業」口吻的故弄玄虛、誇大其詞,這是當今不少權力部門以及所謂專家、學者的通病。
一個時期以來,一些權力部門以及一些專家、學者聲名不彰,與這些權力部門以及專家、學者的不誠實、不說真話有很大的關係。或為了討好,或為了利益,或為了自身的「安全」,而習慣性、機械性地不說真話。這個過程,就需要以雲山霧罩、讓人聽不懂為偽裝——只要讓人聽不大懂,就能糊弄過去、糊弄成功。
當然,還需要獨闢蹊徑、危言聳聽。
權力所代表的權威也好,專家、學者所代言的科學、科研也好,都應以不違背公理、常識,不違背民眾的感受與意願為前提。即以霧霾成因而論,去年APEC期間,企業停止排放、汽車單雙號行駛,已然清楚無誤地說明了一切。
還需要自說自話嗎?還需要爭論、扯皮嗎?
霧霾肆虐如此之頻繁,霧霾形勢如此之嚴峻,霧霾毒害如此之巨大,霧霾影響如此之廣泛——大敵當前,戰場上卻是如此之自亂情勢,連霧霾成因,竟然都要揣著明白裝糊塗!這仗,還能怎麼打?
霧霾成因「打架」、權力扯皮,這與其說是智商、水準問題,不如說是官品、人品問題;與其說是權力效率問題,不如說是權力良知問題;與其說是不稱職、失職問題,不如說是權力失效能否糾偏的問題。#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