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繽紛手札

新北市石碇.雷公埤古道.車閂寮古道.十份子古道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旅聯網旅版主登山聚會,欣逢旅聯網成立十週年慶, 今年參加的山友相當熱烈,有將近三十人(註1)。

今年選定的路線是北宜公路二格附近山區的古道環形路線。事前看到登山前輩張茂盛所繪製的這塊區域登山步道地圖時, 就感到驚奇不已。

這片小小山區就有雷公埤、車閂寮、十份子、蕃薯寮等四條古道交錯其間,山路四通八達, 可以規劃出短、中、長程的各種環形登山路線。

今天的領隊山友蕭郎,規劃以雷公埤、車閂寮、十份子這三條古道為主路線,而古道沿途會路過的雷公埤山、 中嶺山、雞心尖為選項,山友可以視個人的興趣或體力,決定順登與否。這樣的行程安排,既豐富而又有彈性。

上午九點半,山友們在北宜公路的二格公園集合。山友或熟或不熟,有些山友是第一次參加旅聯網週年慶活動, 雖然初次見面,然而在網路彼此交流旅記文章已久,有相識超過十年以上,所以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登往雷公埤山途中,行經一片雙扇蕨。(圖片提供:tony)

今天的行程,從上午十點過後出發;下午五點過後,才走完整個行程。

一整天在山區裡打轉,走過一條接一條的古道,爬過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山路忽上忽下,向左或向右, 隊伍有時會合,有時離散,而沿途經過的岔路口至少十處以上。

一整日悠遊山林,歡喜盡興,而寫作旅記時,則千頭萬緒,難以落筆,應當如何敘述今日的複雜路線呢?

對於路線有興趣的讀者,我建議可以參考這篇旅記的旅行地圖,地圖標記的紅數數字,從1~12的順序, 即是我們今天所走的路線(註:數字是領隊蕭郎事先標示於地圖,以方便參加的山友能了解這次的路線。) 而這篇旅記對於今天行程的山路轉折與分歧細處就不多做敘述了,以免讀者讀來如陷五里霧中。 僅就印象深刻之處,略抒個人感想而已。

今天行程的第一個目標是雷公埤山。登山口就在二格公園入口對面的北宜公路馬路邊,由登山口而上,循著起伏的稜線, 約半個小時即登頂雷公埤山。雷公埤山,又名「五郎寮山」,海拔548公尺,山頂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雷公埤、五郎寮都是附近山區的地名。

雷公埤古道。(圖片提供:tony)

由雷公埤山下行,來到地圖數字標示3號的岔路口,續行的山路,就是雷公埤古道了。

雷公埤古道是今天走過的三條古道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路段。

古道沿著潮濕的溪谷而行,沿途草蕨茂盛,綠意盎然,腳下是青苔古樸石階。沿途經過荒廢的拓墾地,有整排石砌的駁坎。 而我們在途中休息用餐的溪畔空地,附近各有一座土地公廟及有應公廟,則是古道重要的人文遺跡。

小小的石砌有應公廟座落於一塊巨岩之下,廟古簷殘,年代已經久遠。位於對岸的土地公廟則已經過翻修,廟旁的小金爐則是利用舊廟的石材砌造的, 石材上猶可看見「福德祠」等刻字。新廟的廟牆倚著一塊傾斜的古碑,是信眾捐修福德祠的石碑,經風歷雨,文字糊模,難以辨讀, 而石碑刻有「雷公坡」三個大字。雷公坡,是「雷公陂」的訛寫(註2)。

雷公埤開墾於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約1796-1820)。這裡有一座天然陂塘,岸旁的樹林被雷電焚燒,因而被稱為「雷公陂」, 今日所走的這條雷公埤古道,至少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就隱於北宜公路二格公園南側的山林裡,路徑清晰,探訪不難, 只是少有遊客蹤跡,沿途景況荒涼冷清。

我們在土地公廟旁的溪畔用餐休息一個小時,然後續行雷公埤古道,來到地圖標示數字5的雙溪口。由此處越溪, 爬向山稜,經過台電電塔後,續接車閂寮古道。

山友登頂中嶺山。(圖片提供:tony)

車閂寮(Che-shuan-liao)地名,不知其義,原以為或許與台車的門栓有關。

查資料才知道,車閂子是指「車桑子」,一種灌木植物。據說早期此地居民以車桑子搭建屋寮而得名。

現存的車閂寮古道並不完整,前段先經過台電的保線路,中段為樸質的山徑,抵達秀峰路105號民宅之後, 古道舊路被秀峰路(山區產業道路)所取代。

我們續行一段產業道路,再接山路,爬至地圖標示的8號的中嶺山岔路口,由此可以順登中嶺山,路程約20分鐘。 今日走到這裡,已走了3個小時,我覺得已經盡興,就不想登中嶺山了。前輩山友Lee兄聽說我沒登過中嶺山, 鼓勵我不要放棄,還說願意揹我上山。我一聽,只好趕緊拔腿,勇往直向中嶺山了。

中嶺山,海拔626公尺,山頂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今天唯一有環繞視野,風景展望最佳之處,就是中嶺山了。 從山頂可以望見翡翠水庫在永安附近的一隅碧波湖景。 今天能夠登頂中嶺山,有點幸運,要感謝前輩的好言相勸及一言相激,否則下次不知何時才有此機會了。

從中嶺山折返,續行來到雞心尖的9號岔路口,由於沿途停留聊天時間拖長,此時太陽西斜,於是略過此山, 續往十份子古道。山路下行,又與秀峰路相遇,走一段產業道路,抵達173號民宅,續接十份子古道。

十份子古道。(圖片提供:tony)

173號民宅俯臨一片陡峭的山坡,農家在此開闢出層層的梯田,我們從最上層梯田通過, 有一小段狹路走在險坡之上,宛如走在懸崖旁邊。

山林拓墾,耕作辛苦,早期山上人家就倚賴十份子古道通往北宜公路。秀峰產業道路完工後,這條古道就逐漸沒落, 僅剩登山客往來其間。沿著十份子古道下行,沿途有不少竹林拓墾遺跡,腳下踩踏著一塊塊的古樸青苔石階。

十份子古道是今天行程名義上的主角。旅聯網慶祝十週年,按照往例,挑選了一條以「十」為名的山峰或古道, 十份子古道因而雀屏中選,而有了今天這條古道環形路線。 古道的出口就在北宜公路十份子公車站牌旁。行程結束後,山友轉往石碇,找家餐廳聚餐慶祝,並相約明年再見。

今天的行程走過三條古道,並順登雷公埤山、中嶺山。這兩座山的山頂都有日治時代土地調查局工程人員所埋設的三角點。 我因此而有一種歷史因緣的聯想。

遙想一百多年前,土地調查局的日籍工程人員,揹著器材,翻山越嶺的選定山峰設置三角點基石, 必定走過當時山區現有的道路。先民開闢的山區道路協助了基石的設立,完成了台灣土地的調查, 因此而繪製出了一份呈現當時台灣土地面貌的《臺灣堡圖》。

山友致贈旅聯網版主的十週年紀念活動徽章。(感謝!)(圖片提供:tony)

百年之後,山區聚落歷經變遷,或因人口外移,或因道路開闢;聚落或消失,古道或荒廢, 不少山區古道舊路因而堙滅於山林,而被世人遺忘。

這些古道殘留的人文遺跡,後來因山友登山尋訪基石的途中,而無意間被重新發現。

不少山友因此參考百年前的《臺灣堡圖》,探勘出不少被遺忘的古道與消失的聚落, 從中更認識了先民拓墾土地的歷史。

今天躬逢旅聯網十週年慶,情感上自然會有特別的感懷。我的登山資歷已經超過十年,大多集中於台北附近的郊山及古道。 然而今天所走過的三條古道及兩座山峰,都是我不曾走過的。台北近郊,山峰無數,山林的隱處深處,不知還有多少古道隱身其中, 等著我去認識。其實不必遠遊,台北郊山足以探幽尋奇。

佛家有言:「一沙一世界。」更何況,台北盆地,千山環繞,自成一個大千世界。生活於此地, 能悠遊於此地的山林,於願足矣。

旅遊日期:2014.10.19

旅行地圖(圖片提供:tony)


責任編輯:施宜葆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www.tonyhuang.idv.tw/@

註1: 《旅聯網》全名為「旅記網站聯合入口」,會員由山友組成,以分享遊記為宗旨。網址://www.waytogo.cc/

註2: 雷公「陂」的地名,被訛寫成電公「坡」,這個地名問題,我曾經探索過。我家住的地方,地名是「中陂」,是源自這裡曾經有一座埤塘(現已填平,成為瑠公國中,位於奉天宮旁。)。 現在的地名則變為「中坡」(中坡里),一字之差,意義變得不同。

根據清代台灣方志的記載,灌溉用的池塘,中國大陸稱為「埤」(國語發音為ㄆㄧˊ),台灣則被寫成「陂」(閩南語發音為ㄅㄧ)。 我發現台灣有不少「陂」的地名,被寫成「坡」,最初以為是國民政府遷台(1949)之後,因行政人員不熟悉「陂」字, 而將「陂」誤改為「坡」。因為「陂」是破音字,發音ㄆㄧˊ,是指埤塘;發音ㄆㄛ,是指山坡,可能因此而將「陂」誤寫為「坡」。

後來看到日治時代繪製的《臺灣堡圖》(1898-1904),才明白原來日本人早就將「陂」訛寫為「坡」了。 例如,《臺灣堡圖》就將雷公陂寫成「雷公坡」,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坡」這個漢字旁邊的片假名發音則為「ㄅㄧ」(Pi), 由此可知是指埤塘(陂)的意思。這塊石碑刻著「雷公坡」,則可以判斷應是日治時代的古碑。 雷公陂(埤)的地名雖然被寫成「雷公坡」,但閩南語發音依舊是「Leigong Pi」,仍保存了原始地名的意義。

【路程時間記錄】(註:★表示地圖所標示的紅色數字位置)

二格公園(★1)→35分鐘→雷公埤山(★2.5)→10分鐘→ 古道岔路口(★3)→40分鐘→土地公廟/有應公廟(★4)→12分鐘 →雙溪口(★5)→55分鐘→秀峰路105號民宅(★7) →18分鐘→中嶺山岔路口(★8)→20分鐘→中嶺山(★8.5)→20分鐘→ 中嶺山岔路口(★8)→15分鐘→雞心尖岔路口(★9)→20分鐘→秀峰路173號民宅(★11)→30分鐘→ 十份子公車站牌(★12)→搭乘接駁車返回二格公園,全程約4.5小時(不含休息時間)。

出發!二格公園入口對面的北宜公路馬路旁為雷公埤山登山口(★1)。 (圖片提供:tony)


抵達鞍部十字路口(★2)。 (圖片提供:tony)


登雷公埤山(★2.5)。 (圖片提供:tony)


雷公埤古道途中荒廢的拓墾地(★2→★3)。 (圖片提供:tony)


有應公廟附近溪畔空地休息及午餐(★4)。 (圖片提供:tony)


巨岩下的古老小有應公廟,見證了古道的歷史(★4)。 (圖片提供:tony)


有應公廟對岸草叢中的土地公廟。廟前有一塊古碑(★4)。(圖片提供:tony)


「雷公坡」古碑,年代不詳,刻有捐款修廟的信眾姓名(★4)。(圖片提供:tony)


雙溪口。越溪,走往車閂寮古道(★5)。 (圖片提供:tony)


經過一座電塔(★6)。 (圖片提供:tony)


車閂寮古道(★6→★7)。 (圖片提供:tony)


古道石階(★6→★7)。 (圖片提供:tony)


抵達秀峰路105號民宅,接秀峰路(★7)。 (圖片提供:tony)


從這處岔路口,往中嶺山方向。 (圖片提供:tony)


中嶺山,海拔626公尺,山頂有一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圖片提供:tony)


從中嶺山遠眺翡翠水庫一隅湖景。 (圖片提供:tony)


由中嶺山折返,抵達雞心尖岔路口(★9) (圖片提供:tony)


從雞心尖岔路口,走往十份子。 (圖片提供:tony)


接秀峰路(★10)。 (圖片提供:tony)


從173號民宅後方續接十份子古道(★11)。(圖片提供:tony)


古道途中眺望173號民宅下方的梯田。 (圖片提供:tony)


十份子古道(★11→★12)。 (圖片提供:tony)


越過青潭溪,爬向北宜公路。 (圖片提供:tony)


抵達北宜公路,出口就在十份子公車站牌附近(★12)。 (圖片提供: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