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讓:中國趕超美國究竟需要多少年 ?

人氣 1397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12月02日訊】中國要在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趕上或超過美國需要多長時間?要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弄明白中、美兩國目前經濟差距究竟有多大。

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消息顯示:美國2013年人均GDP為51,248美元,中國人均GDP為6,629美元;2014美國人均收入是43,017美元,中國為7,476美元。

透過上述兩組數字可看出,目前中美兩國的經濟水準差距無疑是巨大的。

然而,中、美的差距並不只體現在世界銀行的統計數字上,還體現在GDP的含金量上: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經濟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後,由於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體制還遠沒有成型,中國經濟結結構的主要特徵是「三多一少」:一是靠壟斷國家資源、能源, 靠政府政策保護和財政補貼的大型國企太多;二是低水準重複建設、國際市場競爭力太弱、產品附加值很低的技術「克隆式」企業太多;三是完全依賴外國核心技術,基本停留在來料加工水準的合資企業太多。何為「一少」?就是高科技含量高、居於全球產業鏈上游、具有強大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大公司太少。

這「三多一少」,導致國民經濟一直呈粗放式發展和粗放式增長態勢。三十多年間GDP雖一路飆升,但含金量卻一直處於非常低的水準狀態。

從中國製造業現狀看中國國民經濟現狀和GDP含金量:製造業歷來是大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但長期以來的低水準重複建設,使得當今中國產品附加值很低,只能靠「克隆」他人產品、靠賤賣和惡性競爭求生存的企業太多;完全依賴外國核心技術,基本停留在來料加工水準的合資企業太多。正因為如此,中國製造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微利乃至虧損狀態。例如, 2014年有260家製造業企業躋身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合計23萬億元,但淨利潤總計僅為4,623億元。

260家大型製造企業一年淨利潤總計為4,623億元是什麼概念?答:只比中國17家國家銀行年利潤的1/3強,同年度中國17家國有銀行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5,200億元,淨利潤卻高達12,300億元!

製造業科術水準的嚴重落後(經營管理水準就更無從談起了),導致在利潤極高的高科技數碼電子產品和國際知名品牌方面,中國不但遠遠落後於美國、日本和西方許多國家,甚至被韓國遠甩在後面。於是,一個長期令無數國人痛心疾首的現狀至今無法改變:中國市場的高端電子、電腦和數碼產品市場幾乎全部被美、日、歐洲和韓國壟斷。白花花銀子滾滾流入世界科技列強囊中。

有一位政協委員曾用「血淋淋」三個字來形容中國製造業現象:「中國國內的各類家電品牌, 核心器件大多來自國外。汽車、電腦等被人們普遍認為是高利潤的產業,幾乎全都面臨血淋淋的國外技術剝削。中國企業以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動力,消耗著大量的能源,承受著巨大的污染;而掌握核心技術的外國人,只需簽署一紙技術合同,就可以抽走中國企業一大半的血汗錢!」

「血淋淋的國外技術剝削」絲毫不誇張,早在十幾二十年前,不少經濟學者就為這些現象痛心疾首:中國出口一台售價79美元的國產MP3,國外要拿走45美元的專利費,製造成本要32.5美元,中國企業獲得的純利潤只有1.5美元;中國出口一台DVD賣價是32美元,而交給外國人的專利費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國企業只能賺取1美元的利潤……

再如汽車製造業為例,目前中國雖然是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大國,但卻停留在組裝階段――貨是中國貨,「芯」是「日本芯」、「德國芯」、「美國芯」,利潤大頭理所當然、名正言順被人家拿走!

說中國GDP含金量一直處於非常低的水準狀態,並非指中國沒有非常賺錢的企業和公司。眾所周知:中國房地產在世界同行業中是最賺錢的;中國各大國有銀行也是世界同行業中最賺錢的――2014年,中國有7家企業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的利潤50強,其中6家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國家發展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另一家是中石油)。還有,像中國國家電網、中移動、中電信等特大國企,也是非常賺錢的。

(作者配圖)

而問題的要害也恰恰在此: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經貿大戰成為一場沒有期限的無硝煙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成了跨國公司與跨國公司之爭。所以,一個國家能否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勝,擁有多少綜合實力強大,居於全球產業鏈上游、具有強大抗風險能力的跨國公司,是一個至為關鍵的因素。然而,今年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的91家中國大陸企業,絕大多數是靠壟斷資源、能源和價格,主要市場和利潤都在國內,幾乎毫無國際競爭力可言的國企(其中國資委監管的央企47家,地方國企37家),真正代表一個國家國民經濟活力的民企只有7家。在國際上真正叫得響的跨國公司和品牌幾乎沒有!如果硬要算上的話,也就華為、聯想幾家可勉強湊數。

反觀美國:雖然它的經濟總量增幅一直很低,但由於市場經濟體制、法治大環境高度成熟、健全, 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合理、集約化程度高,更加上擁有太多類似波音、蘋果、微軟、思科、甲骨文、英特爾、輝瑞、摩根大通、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雪佛龍、耐克、好萊塢、NBA、狄斯奈樂園、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處於全球產業鏈上游、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既可以在本國市場贏得豐厚利潤,又能在全世界賺得盆滿缽滿的民營跨國公司。如2014年美國躋身《財富》世界500強128家企業,幾乎清一色是這樣的公司。

(作者配圖)

中、美GDP含金量的巨大差距,從中、美兩國躋身世界500強企業利潤的強烈反差中更一目了然:2014年美國躋身世界500強的128企業,有24家躋身世界利潤50強行列。其總利潤達到7,987億美元,占世界500強利潤總額的40%。而中國躋身世界500強企業的91家企業中,有16家嚴重虧損。中國企業500強營收利潤率不到美國企業500強的一半。更嚴峻的現實還在於:與往年相比,中國企業利潤出現持續下滑態勢,而美國則持續上升。

舉幾個堪稱驚心動魄的例子:

蘋果公司2014年它的營業額排名居世界500強第15位,但利潤竟高達37.037億美元, 比排名第3的中石化、第4的中石油、第7的國家電網3家中國公司的利潤總和仍高1.619億美元!

僅一個蘋果公司對美國意味著什麼?據摩根大通資料顯示:去年,iPhone5在第四季度出貨800萬部,假定零售價格與iPhone4S的600美元相同,減去進口零組件總額200美元, 每部手機將為美國GDP貢獻400美元。新iPhone第四季度將使美國GDP提高32億美元,折換成年計算為128億美元,相當於GDP年化增長0.33個百分點。而美國今年全年的GDP增速預計為2%。這意味著一個蘋果手機貢獻了美國GDP增加值的1/6。

再以美國石油企業埃克森美孚為例,它排在中石油之後名列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第5位,營業額約407億美元,利潤約32億美元。

而名列第4的中石油呢?當年的營業額約432億美元,比埃克森美孚多了25億美元,但利潤卻只有18億美元,比埃克森美孚少14億美元!

同是石油企業,利潤反差卻如此之大。

更糟的是:許多躋身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的中國公司,不少中長期的虧損大戶或長期靠政府補貼過日子的「馬糞表面光」企業――這一點充分體現在「補貼王排行榜」上:9月1日,人民網刊出一篇題為《上半年2030家上市公司獲政府補貼, 中石油蟬聯補貼王》。文中透露:截至今年4月3日,中國共有1,934家上市公司發佈了2013年報,其中獲得政府補貼的公司有1,350家,占比高達70%,補貼總額為716億元。其中中石油又一次以51.74億的天量補貼,雄踞十大補貼榜首位,而中石化獲得的補貼為7.9億元,位居第四。近十年, 「兩桶油」共獲得政府財政補貼125,8.83億元。

「世界500強虧損榜」和「中國500強虧損榜」,以及「補貼王排行榜」,事實上成了中國GDP含金量和中國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縮影。

(作者配圖)

中國要趕超美國究竟需要多少年?

綜上所述可發現:中美經濟差距之大,要遠遠超過太多國人的想像。

然而,中、美的巨大差距遠不只在看得見的經濟統計資料上,也不在可以處處感受的綜合國力上,更在比經濟資料和綜合國力更重要的制度文化上!全世界都公認美國強大,但美國最強大之處,並不在它具有遼闊的、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國土資源;也不在它擁有眾多的核動力航母、核潛艇、洲際導彈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也不在它擁有眾多波音、蘋果、微軟、思科、甲骨文、英特爾、輝瑞、摩根大通、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雪佛龍、耐克、好萊塢、NBA、狄斯奈樂園、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世界著名品牌……而在於它擁有立國先賢們所設計的強大自我糾錯機制;而在於它擁有一個能讓愛迪生、比爾・蓋茨、約伯斯等偉大天才和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才華可以得到盡情發揮,能讓全世界各種精英人才、學子趨之若鶩, 能降生波音、蘋果、微軟、思科、甲骨文、英特爾、輝瑞、摩根大通、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雪佛龍、耐克、好萊塢、NBA、狄斯奈樂園、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偉大品牌,能使世界5%人口,卻具有全世界近45%的經濟生產力以及40%高科技產品的優良人文環境;更在於它擁有一個無論貧富,都能生活得有尊嚴的社會環境!

……所有這些,乃立國兩百多年間,經幾十代人的精心打造,並付出太多心血、抗爭和犧牲的條件下得來的。由此人們不難想像:中美真正差距,豈在幾十年之間?(有刪節)

--轉自微信帳號:中西觀察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中美差距百年
新“龜兔賽跑”﹕中美差距到底有多大﹖
《江澤民其人》:中國經濟謊言及危機
《江澤民其人》:被肆意揮霍的人民血汗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