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窮途識英主 意氣感忠良

【文史】隋唐英雄傳記之二 尉遲敬德歸唐

作者:柳笛
尉遲恭在凌煙閣功臣中排名第七,為初唐武將第一人。(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1449
【字號】    
   標籤: tags:

亂世烽火路,是百姓的苦難,也是英雄猛將書寫傳說的畫卷。那出生入死、橫刀躍馬的壯懷歲月,那替天行道、濟世安民的英發雄姿,創造了千古風流人物,譜寫了萬世正氣長歌。李唐起於隋末天下大亂之機,創三百年繁華盛世,開國武將功不可沒。這些功績如山的將領中,有一位特殊的將軍,他三次解救秦王於危難,在凌煙閣功臣中排名第七,為初唐武將第一人。

將軍名喚尉遲恭,字敬德,相傳他少年時出身寒微,以打鐵為業。大業末年,國家動盪,勇武過人的尉遲恭赴高陽參軍,討伐暴亂兵眾。十三年,鷹揚府校尉劉武周起兵反隋,依附突厥,圖謀帝業。因聞尉遲恭作戰勇猛,他便網羅致麾下,拜為偏將。不久,太原起兵的唐國公李淵建立唐朝,背負起統一天下的使命。武德二年,野心勃勃的劉武周視其為死敵,接受部下宋金剛的提議,「入圖晉陽(即太原),南向以爭天下」。

在劉氏南下的征途中,尉遲恭隨宋金剛出戰,阻遏李唐統一天下的進程。劉武周為人驍勇,內有智囊、虎將輔佐,外有突厥為援,很快便統轄山西大半土地,並繼續南侵。黃河以東,唐朝的領土僅剩晉西南一隅之地,一時間關中震駭。高祖李淵驚慌之下,親書手敕,言:「賊勢如此,難與爭鋒,應放棄河東地區,退守關西。」秦王李世民一封奏書報於天子,臨危請命,踏上討伐亂兵之路。時天寒地凍,秦王率軍乘堅冰強渡黃河,駐於柏壁,與固守絳州的唐軍形成犄角之勢,與宋金剛對峙。大戰一觸即發,大唐未來的天子此時已得秦瓊、程咬金等名將,因敵軍尚有尉遲恭坐鎮,這一仗既有平定割據之功,更有收服神將之喜。

初會唐軍

武德二年十月,呂崇茂在夏縣聚眾起義,響應劉武周。高祖派裴寂討伐,不利,又派堂弟李孝基等人討伐。十二月,尉遲恭、尋相奉宋金剛之命接應崇茂,與其裡應外合,夾擊唐軍,李孝基等大將盡數被尉遲恭俘獲。此舉震驚朝廷,高祖為贖回親屬和重臣,不得以招降崇茂。當時李孝基不堪被俘,欲逃回唐朝,喪命於劉氏軍營。高祖為之哀憤,罷朝三日。許是忌憚尉遲恭,抑或是為親族復仇,高祖授意崇茂將其暗中除去。

尉遲恭吉人天相,暗殺事洩,他先發制人斬殺呂崇茂,與尋相還軍澮州。秦王聞訊,即遣殷開山、秦瓊率軍截擊於美良川。尉遲恭雖有萬人之敵,卻逃不出秦王妙算,遇唐軍奇襲,會戰不利,部下被斬首二千餘。他敗而不餒,繼續率餘眾前往蒲阪。秦王乘勝追擊,親自率步騎三千連夜抄小路趕至安邑城,與其正面交鋒。這一次,尉遲恭輸得更慘,和尋相僅以身免,部眾悉數被秦王所俘。

馳騁沙場的尉遲恭,一向傲視唐軍,誰料秦王兩出奇兵,就殺得他落花流水,一身狼狽。潛行數日,倉皇逃命,他在飽嚐失敗苦果的同時,也在回顧這幾年的軍旅生涯,審視海內大勢。當秦王駐紮在柏壁時,因河東郡縣頻遭劫掠,倉廩空虛,唐軍一時間陷入糧荒。為籌集糧草,他不費一兵一卒,僅在城中發布告示,曉諭周邊百姓。百姓聽聞秦王率兵平亂,皆歡欣鼓舞,無論遠近競相歸附,自願獻出家中備糧,補給軍需。秦王便休兵秣馬,只命令偏將乘隙誘戰,大軍堅壁不出。不久宋軍氣勢日衰。

原來,尉遲恭所謂的「敵人」,是奉天承運、萬民景仰的李唐,而自己效忠的主帥,常年以剽掠為資,才是勾結異族、妄圖稱霸的公敵。尉遲恭是不世出的英雄,敗得徹底,卻也幡然醒悟。他欽佩秦王指揮若定的軍事天才,更渴望追隨聖主,開創一番事業。

柳暗花明

尉遲恭空有思慕唐朝之心,但身在敵營,他不能貪一己之利而背棄舊主。況且高祖視他為仇敵,欲除之後快,他和唐朝的這番恩怨怎生化解?既無脫身之法,又無投誠之地,這位末路英雄陷入兩難境地。

然而天意自有安排,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帶給尉遲恭莫大的轉機。在夏縣被尉遲恭俘獲的唐將中,有兩位名叫獨孤懷恩和唐儉。獨孤懷恩與高祖有宿怨,暗生謀反之心。在宋金剛處,他的兩名同黨亦在其中,無意中洩漏謀反之事。不久,獨孤懷恩趁亂逃回唐朝,又領高祖命進攻蒲州。唐儉心繫李唐安危,便找到尉遲恭,懇求他讓自己派人向高祖報信。尉遲恭既有歸唐之心,隨即準行,幫助高祖及時剿滅亂臣,不致在討賊過程中橫生枝節。當初高祖忽聞反訊,曾驚嘆:「吾得免,豈非天也!」

清殿藏本尉遲敬德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清殿藏本尉遲敬德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武德三年四月,宋金剛與唐軍相持五月之久,終於彈盡糧絕,被迫北撤。秦王迅速追擊,在介休大破宋軍。劉武周知大勢已去,便和宋金剛一同逃亡突厥,後來客死異鄉。雖說敗兵之將,不可言勇,尉遲恭仍然收攏殘兵堅守孤城。秦王欣賞尉遲恭的武勇和氣節,派兩位大將入城勸降,辭懇意誠。尉遲恭自然心悅誠服,與尋相獻出介休、永安二城池歸順大唐。

秦王見英雄來歸,如獲至寶,大賜曲宴,共享君臣之樂。曲宴是皇室中一種特別的宴會,亦稱私宴,參與者多為宗室、近臣,可見秦王已對尉遲恭極為親近,不設心防。不久,他封尉遲恭為「右一府統軍」,統領舊部八千。武德三年起,尉遲恭就隨秦王一同赴洛陽討伐王世充。從此,尉遲恭脫胎換骨,成為唐營神將,擔負起開國元勳的使命。

推心置腹

好景不長,秦王的重用引起諸將士的不滿,有人進言尉遲恭可能叛變,都被秦王堅決否認。九月,尋相與其他舊部相繼叛逃,在唐軍中引起一陣慌亂。尉遲恭立時成為眾矢之的,成為大軍猜疑的對象。尉遲恭此時忠於秦王,再無雜念,沒有理會旁人的中傷,把全部精力放在行軍打仗上。不料,眾將先斬後奏,強行將他收押在營中。尉遲恭自知新入唐營,並沒有取得諸將士的信任,加上戰事在即,任何一個疏漏都有可能扭轉勝敗局面,因此沒有過多反抗,聽憑眾人綁縛。他諒解唐軍忠於天子的迫切心情,也相信賢明的秦王會給他一個公平的論斷。大將曲突通、殷開山上報秦王:「尉遲恭新降,情感上沒有完全歸順。此人勇健非常,受人猜忌,關押時間又長,一定心生怨望。」他們請求處死尉遲恭,永絕後患。

秦王卻自信地開導眾人:「如果他有叛離的意圖,怎麼會在尋相之後還不逃走呢?」說罷,他當場下令釋放尉遲恭,並把他請入自己的寢室,親自送上財物,勸慰他說:「大丈夫以意氣相期,勿以小疑介意。我不會聽信殘害忠良的讒言,不過,你要是想離開唐軍,這些東西都當是給你送行,感謝我們短暫共事的緣分。」

有主帥摯誠如此,夫復何求?秦王寬厚無量的信任徹底感動了尉遲恭,君臣之間這般推心置腹,做臣子唯有肝腦塗地以報君恩。經此風波,唐軍內部再無嫌隙,將士們萬眾一心,協作互助,延續了秦王軍隊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神話。#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一位鬚髮斑白的老者,一桿旄飾盡落的八尺漢節,一群溫順無言的白羊。北海邊,衰草上,夕陽的輝光將他的背影拉得很長,纖細得仿佛不勝塞外風沙的苦寒。但他的背脊挺得很直,就像他手中迎風屹立、百摧不折的符節。在滿目蕭瑟的寒冷和遙遙無期的等待中,這個畫面定格了十九年,口耳相傳、翰墨相續,化為「蘇武牧羊」的歌謠和詩篇。
  • 這位禪師悟境宏闊,他能任憑歲月流轉,滄海桑田,騰躡煙霞之上,高吟古調;恬於素食寒衣,開懷縱筆,端寫靈篇妙章。在無邊無垠的蕩蕩乾坤中,終以初心揣千乘明珠,不懼萬仞高峰險阻,參透人間幾重歡樂。綿延時空,這道禪心如天籟,曾向人間一度,天外空歸;亦如明鏡,形鑒宋、金、蒙元。他就是備受四朝王公貴族尊崇的禪師——海雲印簡。
  • 《梁父吟》的古調迴響在山間草舍,自號「臥龍」的諸葛先生吟唱著慷慨的古曲,躬耕於南陽,相時而動。當皇叔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問對時,這位布衣智者終遇明主,從此一飛沖天,以恢復漢室為己任,創下一番可歌可泣的功業。而在南陽以北的遼東,尚有一位「潛龍」,終生在野不仕,屢次拒絕魏主的徵召,立志於教化一方,修善立德。
  • 乾隆帝以「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表示他對丘處機的敬仰;成吉思汗以「天賜仙翁,以悟朕志」表達他對丘處機的尊崇。這位譽滿宋、金、蒙元朝野的道家高人丘處機,在他七十三歲時,循天意而行,跋山涉水兩年,西行三萬五千餘里與成吉思汗相會,在史上留下「一言止殺」的傳奇。
  • 歷史的滄海中,他像是驪嘴龍珠,鑲嵌於元廷金台。他官至三公之位,燮理陰陽,助君經邦緯國。秉持奇能異術奔走紅塵,往返朝堂,只為有朝一日能再看壺中日月、洞裡煙霞。他就是元朝著名的術數大家——田忠良。
  • 皇開國,天下歸心,終結了魏晉以來持續百年的板蕩格局。然統一治世不過曇花一現,隋煬帝修運河,溝通南北,為千秋後世創造福祉的同時,卻因不恤民力帶來現世的政治危機。大業七年,河南、山東的一場洪水,更沖蝕了隋朝的國祚天命,致使官民思變,揭竿而起。
  • 在中華文化的川流中,「虛室生白」是中華文化的思想觀之一,它出現在道家思想中,也被歷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歷來受到重視未有間斷,成了一種處世智慧。「虛室生白」出自何處?我們的先人怎樣用生命去實踐這種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種了三棵槐樹,樹蔭滿庭,他對人說:「我的兒孫,必定有人貴為三公,這三棵槐樹就是標示。」他對王旦滿懷信心,說:「這孩子將來定會成為一位公正的相國。」後來他的話應驗了,王旦果然貴為宋真宗一朝的賢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愛。
  • 韓琦以芍藥這花中宰相為祥瑞之兆,圓滿了「四相簪花宴」。李固言芙蓉鏡下狀元及第,紗籠中人必能當上宰相。冥冥中皆有定數,命裡有時自能水到渠成,命裡無時也難以強求。
  • 名畫《女史箴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留下的開卷畫,也是「展示世界歷史的100件文物」之一。這畫如何表現人物畫的傳統精神?畫史鼻祖顧愷之的繪畫技藝如何精彩詮釋宰相張華《女史箴》的鑑戒精神與內涵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