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上帝的寵兒——《莫扎特傳》
【大紀元2015年12月18日訊】一位年約五六歲的男童,蒙著雙眼,在一群衣著奢華的達官貴人的注視下,流利地彈奏著鋼琴。
這是美國電影《莫扎特傳》(《Amadeus》)中,音樂神童莫扎特第一次出現時的鏡頭。
三歲彈琴、四歲識譜、六歲開始作曲、八歲創作交響曲、十一歲寫出第一部歌劇《阿波羅與希亞欽杜斯》、十二歲創作另兩部歌劇《牧羊人與牧羊女》和《善意的謊言》,後被薩爾茨堡大主教任命為樂團首席。
這就是被後人譽為空前絕後的音樂奇才、神童莫扎特。
有位音樂大師如此評價:「貝多芬經過一生的探索和辛勤創作,達到了至上的高度,而莫扎特一出生就已經站在那裡了。」
1984年,由米洛斯.福曼導演的《莫扎特傳》(《Amadeus》)在美國上映,雖然票房記錄未盡如人意,卻獲得了當年奧斯卡八項大獎。
影片以一位妒忌莫扎特才能的宮廷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里的視角,描述了天才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傳奇的一生。
影片原名未使用世人慣常的稱呼,而是採用了莫扎特的中間名為題,這其中寓意深刻。
阿瑪迪斯(Amadeus)源於莫扎特受洗時的教名,拉丁文原意為「上帝的寵兒」或「天主之愛」。
影片起始於一所瘋人院。年邁的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里聲稱自己是殺死莫扎特的凶手,於是一位年輕的神父前來聽取他的懺悔。薩列里表現得十分冷淡、漠不關心,但當神父提及「在上帝眼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時,薩列里轉向了神父,渾濁的眼瞳顯出一抹精氣:「都是嗎?」他如此問道。於是他開始幽幽地講起自己一生與莫扎特的恩怨糾葛。
影片把真實莫扎特在生命中遇到的經濟窘境及諸般不順遂,演繹到這位滿心嫉妒的同行身上。作為奧地利皇帝的御用作曲家,薩列里利用自己的影響,阻撓莫扎特的歌劇上演,斷絕莫扎特找工作的渠道⋯⋯總之,薩列里想盡一切辦法想毀掉莫扎特,同時在這過程中,他也一次次更深刻地認識到莫扎特那無與倫比的才能,這是他夢寐以求、無數次向上帝祈禱,期望獲得的才能。
影片中多次表現薩列里跪在神像前,祈禱上帝賦予他才能。他允諾上帝,如果上帝賦予他如莫扎特般的天賦,他將在自己得到榮耀的同時,也把這份榮耀回報給上帝。可惜,上帝不接受他的討價還價,他依舊是平庸的,莫扎特依舊是才華橫溢。
因為是同行,薩列里比其他人更能理解莫扎特的音樂,更能清楚地看到莫扎特作品中的不同凡響。
莫扎特的作品是「神跡」,是神通過莫扎特的手送給人類的禮物!
作為「上帝的寵兒」,莫扎特生前並未享受到與他作品相對應的、於後世人們給予他的巨大榮耀。雖然影片把薩列里作為折磨莫扎特身心的背後凶手,但人們知道,這是神的試煉。
中國有句古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薩列里見自己的祈禱沒有收效,於是變本加厲地陷害莫扎特。他打算與「上帝」一較高下。他暗地裡以崇拜者的身份出資給貧困的莫扎特僱女傭,實際是監視莫扎特的行動。薩列里甚至在莫扎特家中無人時,潛入室內,偷看了莫扎特的秘密——被奧地利皇帝禁演的《費加羅的婚禮》的創作,然後予以告密,繼而又在之後的公演中作梗,讓這部廣受讚譽的作品只演了九場。
當然,歷史事實並非如此,《費加羅的婚禮》之所以遭禁演,是因為劇情中涉及當時社會不同階層的矛盾衝突。
在莫扎特臨終前不久,一位匿名人士要求他創作一首不署名的安魂曲,莫扎特未完成這位委託人的工作,便於貧病交加中離世。
電影《莫扎特傳》借用了這個事件,把委託人設定成薩列里,他戴上面具,冒充莫扎特去世的父親,命莫扎特給他寫一首「安魂曲」。薩列里意圖以莫扎特父親的死給予其精神打擊,並計劃在莫扎特完成「安魂曲」後,將他殺死,把安魂曲據為己有。
《安魂曲》一直沒有完成。在歌劇《魔笛》的首演現場,莫扎特昏倒,薩列里把他送回家中,並逼迫病重的莫扎特繼續《安魂曲》的寫作,莫扎特口述,薩列里記錄⋯⋯兩人一直工作到天明,直到莫扎特離家出走的妻子返回。
期間,薩列里被創作中莫扎特的天賦才能再次震撼,對他來講,莫扎特的每一段樂曲都是神來之筆,是自己永遠也寫不出的神作。
返家的莫扎特妻子令薩列里離去,並從他手中搶過莫扎特未完成的《安魂曲》鎖進櫃子,等她做完這些來到床前呼喚莫扎特時,後者已經永遠的睡了過去⋯⋯
莫扎特完成了自己在人間的使命,蒙主寵招,回到上帝身邊。而薩列里卻認為,上帝即使毀了自己的寵兒,也不讓別人竊取自己的榮耀。
1756年,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茨堡的莫扎特,在他35年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六百多首音樂作品。其作品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小提琴奏鳴曲、絃樂四重奏,以及數部嬉遊曲、小夜曲、舞曲及宗教樂曲。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莫扎特傳》中,莫扎特被演繹成一個個性粗俗鄙陋的人,不通禮儀時常傻笑⋯⋯筆者認為,這是電影藝術的誇張——以一個心懷妒忌的同行在無法宣泄的情緒下,給莫扎特主觀臆造的缺陷。
那麼真實的莫扎特是個甚麼樣的人?
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海頓曾對莫扎特的父親列奧波爾德‧莫札特這樣評價他的兒子:「在上帝面前、身為一個誠實的人,我告訴你,你的兒子是我所認識或知道的最偉大的作曲家,他很有品味,也有最好的作曲學問。」
實際上我們無需去找佐證,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講,他的作品就包含了他的一切。
莫扎特就是音樂,音樂就是莫扎特。#
責任編輯:張憲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