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蔡慎坤:保持高油價就能改善空氣品質?

【大紀元2015年12月17日訊】12月15日下午,國家發改委發佈消息:國內霧霾太重,暫緩降油價。這一消息很快成了網路熱點,也讓原本期待今日油價鐵定下調的消費者極為憤怒,更意味著官方津津樂道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土崩瓦解。

國家發改委解釋說,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環保形勢日益嚴峻,一些地區以臭氧、灰霾污染為特徵的複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機動車尾氣排放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發改委為此辯解稱,保持高油價,是促進資源節約、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手段。低油價時,保持國內成品油價格基本穩定,有利於抑制石油消費的過快增長和能源結構調整,促進環境保護,改善空氣品質。

發改委的說辭聽起來就讓人好笑,保持高油價就能改善空氣品質?美國是世界上成品油消費最大的國家,今年9月以來,全美油價穩穩站在所謂「1美元時代」(指汽油單價低於2美元/加侖)達半年之久,比中國的油價低了一半,美國的空氣品質卻遠遠好過中國。海峽對岸的臺灣油價也下調至每升20台幣(約人民幣4元),跟美國比較接道,雖然油價比大陸低了三分之一,並沒聽說臺灣的空氣品質比大陸更糟。

保持高油價,無非是為了維護幾大能源巨頭的暴利,也是讓全民為進口俄羅斯高價油買單,跟改善空氣品質毫無關係。而要改善空氣品質,只有讓各行各業用上優質低價的清潔能源,減少煤炭用量,才有可能改善空氣品質。相反,保持高油價只會加大煤炭用量,惡化空氣品質。

在國內開車加油的人大概深有體會,國內銷售的汽油柴油不僅異味難聞而且刺眼刺鼻!穿行在大街小巷的車流之中,既使沒有見到車尾冒黑煙,也會感到呼吸困難,汽車排放的尾氣同樣也是異味難聞刺眼刺鼻!

這種親身的體驗,在歐洲在北美甚至在日本抑或香港,人們幾乎都感受不到,即使走在車水馬龍的繁華大街上,也幾乎聞不到難受的異味,更感受不到刺眼刺鼻的汽車尾氣。原因是什麼?除了這些地區嚴格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就是近乎苛刻的燃油品質標準。

柴靜今年在有關霧霾的視頻中,透露中國最好的柴油硫含量是歐洲的25倍,中國17%的柴油車排放了70%的氮氧化物和99%的一次性顆粒物。我國汽油長期比發達國家低兩到三個等級,中國國四及以上的油品只占4%。雖然北京已經開始執行國V標準,與歐盟、日本的標準相同。但油品的品質是否等同於歐盟、日本標準?幾大能源巨頭恐怕誰都不敢正面回答。

長期以來,中國汽車尾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與歐美日標準差距非常大,油品硫含量偏高,使得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程度一直居高不下,並且成為PM2.5污染的主要來源。與機動車排放相關的油品關鍵指標中最主要的是硫含量。國際上通行的尾氣排放管理方法,可以說就是限制燃油中的硫含量,即所含硫越少,油品質量越高,排放尾氣相對越清潔。

我國油品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歐Ⅳ標準中對硫含量的要求是不大於0.005%(品質分數),國內汽柴汽油成品標準要遠遠高於這一數值。現在國內汽油含硫量至少在150ppm,柴油硫含量350ppm。歐盟和日本已經將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降至10ppm,美國是30ppm。這意味著中國當前的汽油標準是歐洲、日本的15倍,美國的5倍,柴油則是歐日標準的30餘倍。

我國進口原油含硫量很高,這種原油價格低廉,幾乎是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的一半!據彭博社採集的資料顯示,目前部分墨西哥原油已經跌至28美元/桶之下,至11年低位。伊拉克正以25美元/桶向亞洲買家提供多種最重質石油。在加拿大西部,一些生產商正以低於22美元/桶的價位出售原油,一些厚質和含硫量更高的油價已經跌至20美元區間。而中國正是世界上最大劣質高硫原油買家。

這些低質含硫量很高的原油在國內高價賣給消費者,不僅讓幾大壟斷巨頭維持暴利,更是空氣污染和霧霾的罪魁禍首!如果說保持高油價是為了改善空氣品質也就罷了,而實際上並非如此,高油價並未用於治理日趨嚴重的空氣污染,其龐大的燃油稅和暴利不知去了哪裡。

成品油消費稅,即對境內行駛汽車購用的汽油、柴油所徵收的稅,是將養路費轉換成燃油稅實行捆綁收費。不可思議的是,在成品油消費稅接連猛漲的同時,國內汽車路橋收費並不見任何減少,其去向也是不明不白。

作為石油消費需求大國,油價下跌對中國來說本是利好,可以降低經濟運行成本,刺激經濟發展促進消費增長。然而,與國際油價斷崖式暴跌所不同的是,國內油價下調的速度如同趕著毛驢上集市。今年以來,國內油價雖然經歷過多次下調,但與國際油價暴跌相比不過是毛毛細雨。

石油是人類現代生活的發動機,石油不僅是基礎能源,以石油為主要原料的各類石化產品,也直接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基於此,過去數十年,全國人民節衣縮食,對國內原油勘探和開採投入了巨額資金,企望於油企能夠更好地回饋人民。

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在壟斷油企暴利天增揮金如土的背景下,各行各業乃至全國消費者依然在付出比國際市場更大的代價和成本。這種代價和成本不僅惡化了通脹壓力,更抑制了個人消費增長。國內油價居高不下,受影響的遠不止有車一族,直接受害的還有大大小小的企業,特別是物流業成本的增加更是助推了通貨膨脹的速度,最後遭殃的仍是千千萬萬老百姓。

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依然保持在國際原油每桶100美元時的水準,如果算上過路過橋費,中國的油價堪稱世界之最,絕對超過高油價高福利的歐洲,而中國人均收入遠遠低於歐美等國,或許這是我們為政府從俄羅斯進口高價油付出的必然代價!但今年幾大能源巨頭以極低的價格向境外大量傾銷成品油,對國內市場則依然維持高油價,如此反差的定價機制,甯與外人不予家奴,不知發改委和幾大能源巨頭做何解釋?(有刪節)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