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綜合報導)便秘、大便出血、解完還想再解的感覺,許多人會以為是患了痔瘡,直腸癌早期症狀和痔瘡很相似,因此常被誤認為痔瘡,延誤了治療。
其實,痔瘡與大腸直腸癌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疾病。痔瘡是血管叢及結締組織結構鬆弛膨脹的物理性因素所造成,大腸直腸癌則是因為癌細胞突變或由息肉轉變而來。
如何分辨痔瘡或腸癌?
痔瘡是肛門口周圍靜脈不正常擴張或變大,主要是因為長期靜脈壓力增加的緣故,便祕、懷孕及長期蹲坐等都會令靜脈壓增加,引起痔瘡。
大腸直腸癌因接近肛門,較早即有出血便、裏急後重(解完大便仍想再解)、排便習性改變、與大便變細等症狀,其症狀與痔瘡較相似。然仔細觀察,還是能分辨出不同之處,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大便會與血混在一起,呈現暗紅帶黑的顏色及混雜黏液。而痔瘡的出血都幾乎是鮮紅的、會滴血、噴血且與大便分開。
大腸癌與飲食、營養有關
大腸癌的發病與飲食、營養有關。必須要先改正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多吃蔬果、高纖維食物,藉由增加糞便量,稀釋致癌物及減少致癌物與腸道黏膜接觸的時間,來達到保護的效果,才能遠離大腸癌。
一般民眾50歲就應該該始接受,定期做大便潛血反應及肛門指診,每5年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或鋇劑灌腸攝影檢查,每10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高危險群(大腸息肉及腫瘤家族史)者於40歲開始每半年應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定期做大腸直腸鏡檢查。**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