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讀《顏氏家訓》感(一)

作者:雨祥
font print 人氣: 1572
【字號】    
   標籤: tags: , , ,

近日看微信一張照片,京城的一場大雪後,朱紅的宮牆與白雪相間,映襯著紫禁城繁複華麗的椽樑画飾,似乎那古老與華貴一下子穿越了萬里千年走到了我的眼前、心裡。我突然意識到那幾千年的的歷史與文化早已以我知和不知的方式融到了我的骨血裡。走到今天,此刻,我的骨血來自於幾千年來我無數的祖輩父輩們的喜樂悲苦,無論是戰爭的烽火連天還是江南籬下的悠菊,更來自於那些所謂中國元素意象背後,先賢們不渝的追述與表達。

古人云,文以載道,形而上者謂之道,行而下者謂之器。作為一個現代的中國人,除了還有著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華夏各族的混血後,輪廓不清、面目模糊的亞裔形象,我們對古聖賢們孜孜以求和祖輩們諄諄教誨的文字所載之道知曉多少呢?對那些精美絕倫的古器物,意境幽遠的古字畫背後的內涵領悟幾分呢?當我突然明白那莫名的感動正是來自於早已融入我骨血的中華文明時,我知道我需要找到一把鑰匙來開啟這中華文明的寶藏,來汲取來自於古聖賢和先輩們傳承的宇宙生命之道。

古人重視教育,往往把畢生所修所學注入到家訓中,以育化、澤被後代。家訓又是長輩要求晚輩從小就要接受的教育。如今的我不正如孩童般,除了有著生理上的中華基因遺傳外,對傳統中華文化懵然無知嗎?古人的家訓恰好是對我最好的啓蒙方式,這樣,我拿起了這本《顔氏家訓》。

《顔氏家訓》是北齊顏之推作的一部家訓。顔之推(531年-591年),字介。顏氏原籍瑯琊臨沂,歷任梁散騎侍郎、北齊黃門侍郎,後侍於隨,是當時最博通的學者,經歷南北兩朝。《顔氏家訓》是他對自己一生有關立身、處世、爲學經驗的總結,以此告誡子孫。《三字經訊訓解》作者王三聘稱其「古今家訓,以此爲祖」。顏氏後代成就斐然,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唐朝顔思古注解《漢書》,顔真卿書法大家,顔杲卿凜然大節,震燿千古,以身殉國。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仍然入仕不斷,尤其令以後明清兩代羨慕不已。

《顔氏家訓》共二十篇,開篇《序致篇》中寫道「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已經很完備了,無需贅述,之所以再寫此書是要「整齊門內,提撕子孫」。因為親近的人的話才會相信,佩服的人的話才會聽從,「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這就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孩子會信從父母是因為至親,服從父母則是孩子欽佩父母。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有影響力的人,所以為父母者首先要謹言慎行,以身作則,孩子才能信服。作者自言「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修邊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蕩。二十以後,大過稀焉;每常心共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數,以至於斯」。意思自己年少妄為,十八九歲才稍加磨礪,但習慣成自然,一時很難改掉,二十歲以後才漸少犯大錯,但還常心服口不服,善性與情感相矛盾。晚上覺察早上的錯誤,今天後悔昨天的過失。沒有好的教育,竟至於此,自覺可憐。「追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書之誡,經目過耳也。故留此二十篇」。追想過去的經驗教訓,刻骨銘心,不是只停留在古人的教誡,過過眼耳而已。

讀到這裡,不禁感慨古先賢在二十歲上下已經日日自省「夜覺曉非,今悔昨失」,很少犯大過失了,而追憶過往還會「銘肌鏤骨,自覺可憐」。

而我們如今的中國人呢?老人假摔,訛詐錢財的事件屢屢上演,以至於網友感嘆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生於當今中國的我們從小到老恐怕從未慎言檢跡。古代教育思想,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今天下不平,家難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今世人離誠意、正心、修身的古訓,逆道而行。祖先早已留給我們中華子孫聖賢之道,這才是真正身為中國人的可貴之處。「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學習世間古聖賢之道,身為中國人,心更為中國人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南北朝人顏之推曾撰寫《冤魂志》共三卷,現存六十則故事,部份出自作者見聞,大多則見於史傳,而內容均為冤魂復仇。其中有這樣一則關於一個叫羊聃的皇帝姻親被皇帝饒命卻不被天饒命的故事。
  • 沈諸梁人稱葉公,他聽說孔子是個有名的教育家,教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但他對孔子本人,並不十分瞭解,於是向孔子的學生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
  • 孩子的行為有所改變時,要理性地給予肯定,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孩子的行為反覆,是在考驗你設立規矩的界限是否堅定。父母第一次認真地立下規矩,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南宋忠臣文天祥在其流傳千古的作品《正氣歌》之中,列舉了歷朝歷代「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的幾個忠臣義士,其中有「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張睢陽齒」,說得是氣吞山河的大唐忠臣張巡固守睢陽,以身徇義的浩然正氣。 而「顏常山舌」則是指大唐忠臣顏杲卿舌斷仍噴血罵叛賊的壯烈事蹟。
  • 有句古諺說:「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意思是調教媳婦要從媳婦剛嫁進門開始,教育孩子要從嬰孩時做起。但是「嬰孩」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零到兩歲左右都可以稱為嬰孩。
  • 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
  •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顏之推,對自己一生有關立身、處世、為學經驗的總結,被後人譽為家教的典範。
  • (續上期)倫理道德 在我國倫理道德中,孝是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為本」「有孝有德」,因此,從修身到治國,孝道是倫理道德的核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為人倫的道德定位;孝是血緣親情的實踐,長輩撫養晚輩,晚輩贍養長輩,責任分明,如形影相隨,陪伴人的一生。在國人的語境中,對聖人的歌頌也多講孝道第一。相傳帝堯「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家族和睦是萬邦協和的基礎。虞舜「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曰以篤謹」。虞舜以孝心聞名,深受世人敬仰。周公在總結國家興亡的經驗教訓時,告誡四方諸侯和殷國的舊臣:「爾室不睦,爾唯和哉!」你連家庭都不和睦,哪能期望國家和諧安定!
  • 《易•家人》中說:「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 」意思是父子兄弟夫婦各守其位,各盡其責,是治家之正道。家訓,又稱家誡、家范、庭訓等,是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更是古代士大夫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教育後輩的家庭教育讀物。正因如此,重德修身的古代家訓、家教傳統才使得能在後世子孫中綿綿傳承和發揚。
  • 五帝錢是古代漢族民間信俗,指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據說有擋煞、防小人、避邪,旺財之功效。女孩子可以用紅線把五帝錢穿起來掛在包包上,也可以隨身掛帶,用以避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