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變「草原」 淮河「疾病纏身」污染嚴重
【大紀元2015年1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這是河流還是草原?淮河流域第一家民間環保組織「淮河衛士」用航拍設備從一兩百米的空中拍攝到的淮河最大支流沙穎河,像一條長長的綠色帶,綿延200多公里,一眼望去以為是一片草原,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是沙穎河的整個河面上漂滿了浮萍和藍藻。淮河自1995年開始治理至今已有20年,但污染狀況卻越來越嚴重。
淮河變「草原」 河面被藍藻覆蓋
2015年10月27日,新浪微博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四百里淮河鋪滿藍藻 衛士父子震撼航拍」的文章,從拍攝的圖片中很難相信這是一條河流,河面上像鋪了一張巨大的綠色地毯,小船划過的地方,隱約看到深綠色的河水。
被稱為「淮河衛士」的霍岱珊對此憂心忡忡,他說,浮萍瘋長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如果不加治理,就會導致水體缺氧,水生動物大量死亡。而藍藻,更是水體的愛滋病,一旦爆發就不會輕易退去,藍藻在死亡時會散發出毒素,會誘發肝癌等疾病,而今年夏天賈魯河的源頭——鄭州西流湖爆發的浮萍,導致湖內魚蝦泥鰍幾乎全部死光。
淮河,中國第三大河流,介於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之間,流域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主要流經河南、安徽、山東、江蘇四省的40多個地(市),180多個縣(市),供養著1.7億人,人口密度是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的4.7倍,它是河南中東南部的母親河。但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這條母親河一直「疾病纏身」。
大陸媒體記者今年兩次走訪淮河部分幹支流和排污口,發現淮河幹流的水體黃濁不清,氣味難聞。河裡魚蝦曾一度死絕,後來雖然又發現了魚,卻是一些脊柱嚴重扭曲、鱗片疊生、存在種種殘缺的畸形魚。
安徽省地質調查院的資深專家楊則東今年3月24日表示,從淮河流域安徽平原區地下水污染調查結果的水質綜合評價圖中,可以明顯看到五類水、四類水區域占了地圖上80%以上的面積。楊則東說,這屬於典型的污染性缺水,地表水普遍已經遭受污染,不符合飲用水取水標準,淺層地下水也已經全面告急。
淮河水污染「製造」大量癌症村
淮河最大的支流沙穎河兩岸曾經流傳著的一段順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
過去十多年中,淮河兩岸的河南、江蘇、安徽等地「癌症村」屢屢見諸報端。在緊靠沙穎河的沈丘縣杜營村,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村裡就不斷有人患上怪病:「開始就是吃不下飯,在小地方看不準是甚麼病。到省城大醫院一查,說是癌症。」 2003至2010年間,村裡每年都有十幾個人死於癌症。而黃孟營村,從1991年到2005年的14年間,村裡死於癌症105人,占死亡總人數的51.5%
2013年6月25日出版的《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數字版披露,淮河流域癌症高發與淮河水污染有直接關係,僅安徽宿州埇橋區每年就有2,150人死於惡性腫瘤,死亡率高於大陸整體水平一倍,高於同區四、五倍。
距淮河支流沙穎河百米遠的安徽省穎上縣新集鎮,是一個不足1,000人的小村落。十多年來,有近200村民因患各種癌症死亡,包括胃癌、肝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等等。有三分之一的村民目前患有肝炎。
海外著名作家鄭義表示,中國的污染之害正在從癌症村迅速走向癌症河。早在6年前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發表的報告中就曾表示,中國5萬公里主要河流的四分之三以上,都已無法讓魚類繼續生存。
巨資污水處理廠反成污染源
1995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出台,政府投資910億元對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問題進行治理。但巨大的投資卻不僅沒有解決污染反而還造成更多污染。
政府撥巨資在淮河流域投資建設了多個污水處理廠,但是一些污水處理廠建成後,卻因各種原因處於閒置狀態。據2002年9月《江淮晨報》的一篇報導,宿遷市一個耗資近億元的污水處理廠建成近一年,卻由於管網未配套被閒置,而另一些工廠雖然設備完善卻也沒有正常運營。
2004年1月,投資1.9億元的安徽省阜陽市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3月下旬,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淮河流域檢查組到該廠考察時,一切設備運轉正常。
但就在檢查組離開4天後,烏黑發臭的污水便大模大樣地穿過處理廠,流向不遠處的阜陽市七里長溝。廠長解釋說,設備不是不能運行,而是不願運行,因為機器一開動,就會大量地虧損。
巨資建立的污水處理廠不運行,阜陽每天幾萬噸的污水只能直接排入淮河,污水處理廠只在上級檢查時才開工,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樣子工程。不僅如此,許多污水處理廠本身成為新的污染源。
安徽省本土民間環保組織「綠滿江淮環境發展中心」項目主管劉松在接受採訪時證明,一些污水處理廠確實成為新的污染源。原因主要為:
1. 建廠時規劃問題。在建污水處理廠時,沒有考慮到污水管網收集,導致污水處理廠建好後,截污納管不夠,造成污水處理率低。
2. 管網質量差,滲漏情況普遍。地下管網,因產品質量、自然老化和人為破壞等問題,相繼發生破裂,出現管網滲漏現象。
3. 產生的污泥隨意堆放。一些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長期露天堆放,隨意拋棄、傾倒,使得水體和土壤持續受到污染;有的污泥堆放沒有設置圍欄、沒有密封加蓋、沒有明顯標識,廢水橫流、惡臭刺鼻,造成二次污染;另外,污泥運輸管理不善,不知污泥真正的去向,出現登記造假、數據不真等現象。
中共的「改造自然」是元凶
中國古代兩千多年前的「呂氏春秋‧盡數」中就曾寫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意為:流動的水,淤濁自去,不會腐臭。現代科學把這種機理稱為水的自淨作用(Self-Purification)。
水利專家王維洛博士在其文章《江淮污水塗炭生靈》中介紹:自然界各種水體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淨能力。污染物排入水體後,通過水迴圈中發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共同作用,可使污染物濃度遞減,水體逐漸淨化。影響水體自淨作用的一個最主要因素就是水流的速度,水流速度大,水體自淨作用大;水流速度小,水體自淨作用小。
淮河原來是一條河槽寬深、出路通暢,獨流入海的河流。這裡曾是一片富饒的地區,有「江淮熟,天下足」之美稱。
半個多世紀以來,淮河上共建造了大中小型水庫5,000多座,淮河沿岸的工業污水、生活廢水以及含有大量化肥、農藥殘留物質的地表徑流進入水體,而淮河的流水受到水庫大壩、攔河壩的層層阻攔,自然水體的自淨作用喪失,污染越來越嚴重。
2004年7月中旬,淮河上游支流發生洪水災害,本來要承擔抗洪任務的眾多水庫,為了保證水庫大壩自身的安全,將自然洪水和存蓄在水庫中的污水,一起洩到了下游。此次開閘下洩的污水總量約達4億噸,污水帶全長133公里,淮河幹流就像一條大黑帶鑲嵌在中國大地上。
作家鄭義在其《美國的拆壩和中國的建壩》一文中談到,美國的河流都是潔淨的,河水一年四季長流不息,隨處可以釣魚,野鴨、大雁安心地築巢孵卵。儘管如此,美國人為了河流的健康,為了魚類的自由繁衍,還在不斷拆除大壩,恢復河流的自然奔流。
他介紹說,美國大量水壩是100多年前為了磨坊和小工廠提供動力而興建的,還有一部分是提供灌溉的水庫。隨著上世紀中葉環保運動的興起,人們開始意識到水壩不僅危害了魚類,也積蓄污染,於是大規模拆除水壩。
而與此同時中國卻在大量地建壩。他說:「中國的大小河流早就被各種水壩碎屍萬段了。我敢說,除了人跡罕至之處,中國現在沒有一條自然流動的河流。換言之,也就沒有一條不污染的河流。」
鄭義最後評論道:權貴集團利用手中的權勢和金錢,侵占全民的土地、河流,建起一座又一座超級大壩,破壞了環境,殺死了河流,災難由百姓承擔,巨額的發電收入和其它附加利益,全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