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4日報導】科技部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試行計畫之一(中央社台北24日電)台灣大專院校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學術研究與專利成果,但真正有機會被產業界採用,並商業化生產的不多,因此,科技部積極推動產學合作,本年度補助工研院執行「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試行計畫」,協助學術單位與產業界媒合,可撓式石墨烯導電材料就是其中一成功案例。
「石墨烯材料」是材料領域界的新寵兒,其透光、導電、抗電磁波、高機械強度的特性,開啟了更多應用面。
石墨烯材料可運用於電子元件、燃料電池、觸媒、感測器等相關應用,甚至還能運用於過濾工業廢水,達到回收利用功效,包括IBM、三星等國際級科技大廠都投入研發。
石墨烯材料的碳原子組成排列方式特殊,是由單層的碳原子,以sp2軌域互相鍵結成由六角環組成蜂巢般的平面結構,厚度僅有0.334 nm,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室溫下的電阻比銅和銀更低,而且是導電度非常好的導體。
它同時也具有半導體的性質,可藉由摻入不同的氣體來形成n或p型半導體。且石墨烯的透光率高達97.7%,幾乎是透明的。具有機械強度高、拉伸模數大的特性,將可以取代以氧化銦錫為原料的ITO玻璃,進而可廣泛運用在透明電極、觸控螢幕等產業。
成立十多年,致力於推動薄膜科技相關學理與技術開發應用的中原大學薄膜中心,近年也投入石墨烯材料研發及應用研究,研發的可撓式石墨烯導電膜材,不僅實驗室裡做得出來,更已具備商業量產能力。
中原大學化工系,同時為中原薄膜中心成員洪維松副教授解釋,核心技術在於可以均勻地分散具導電性的石墨烯於少量的黏著劑中,並且透過連續式製程製備成單一式或複合式可撓式導電膜材,除藉由分散技術能均勻成膜外,也具有優異的電磁波屏蔽、導電、導熱等特性。因此,除了實驗室生產的小片薄膜可順利產出,應用於商業化大面積的薄膜也已可產出商業化產品規格。
濾水功能佳 走出紅海迎向藍海
洪維松表示,可撓式石墨烯導電膜材如果應用在電子產品並不稀奇,這樣的應用模式只是「紅海」,為了走出「紅海」迎向「藍海」,目前應用模式預期可針對濾水用途的藍海市場進行推廣。
加上104年8月蘇迪勒颱風重襲北台灣,帶來豪雨,因翡翠水庫儲水區混濁度飆高,部分地區自來水無法飲用,大賣場的包裝飲用水大賣,水資源再度受到重視。石墨烯首要藍海,無疑為淨水器的濾水材料,可撓式石墨烯導電膜材的「分離」能力,就具備極佳的濾水功能。
他指出,工業用水可以回收再利用,半導體產業的工業廢水,透過可撓式石墨烯導電膜材,可以充分過濾,甚至可以當飲用水;原因很簡單,就是目前掌握的可撓式石墨烯導電膜材的技術,已可做到極均勻的塗布,在過濾時讓水中物質的分離效果最佳,就像是經過一座大山,也像水通過麥飯石一樣。
他補充說明,即便透過可撓式石墨烯導電膜材,可以有效過濾工業廢水,甚至達飲用水標準,但心理作用下還是不會拿給人喝。因此,工業廢水過濾,仍以回收再做工業利用為主,飲用水的過濾依然採用非工業廢水。
國際大獎肯定 繼續研發向前
洪維松的可撓式導電膜技術已在2014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獲得銅牌獎,及2015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中獲得金牌獎,獲獎肯定也是推動中原大學薄膜中心持續研發向前的動力。獲獎後並受到國際知名的英國牛津大學科技創新部關注,相關資訊並已揭露於牛津大學網頁(isis-innovation),更足以代表此研發成果已獲得國際肯定。
透過科技部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由工研院產服中心協助技術往商品化方面協尋市場應用面可發展方向及後續協尋合作廠商等相關事宜,希望能有效協助該技術推動商品化,或進一步確認洪維松的石墨烯研發技術是否具侵權疑慮等相關事宜,洪維松也將針對各種可能應用面依據產服同仁建議提供必要檢測,供廠商釐清確認使用。
再者,工研院產業學院亦協助提供成熟技術教導,進一步促進智財保護觀念植基。洪維松的技術成果,經工研院計畫持續進行產業推動下,迄今已與數家不同領域廠商進行合作商談,除了在電子產業中繼續耕耘之外,未來希望能應用於智慧衣等方面,開創另一片藍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