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內兩學生因壓力死亡 大陸教育制度遭質疑
【大紀元2015年1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大陸學生因學習壓力、考試成績不好而死亡的事件頻頻出現在媒體上。日前,河南南陽一個15歲的孩子在課堂上猝死。據說,該學生生前每晚寫作業到12點多,早上6:20起床。而在河南鶴壁一名13歲的女孩因為學習成績差,被其母親打死。幾天內河南兩起命案,都與學習壓力有關,中國大陸的應試教育制度再度遭到質疑。
學習壓力扼殺了花季中的孩子
11月10日早上,河南南陽市15歲中學生宣雲博在早讀課堂上突然昏迷,待120急救車趕到時已無生命體徵。宣雲博是個學習勤奮努力的男孩,猝死頭晚寫作業到半夜,早晨6點就起床了。其悲痛欲絕的父親在微信寫下悼文:「願天下父母別給孩子加壓」。
11月13日晚間,河南鶴壁13歲女孩被母親打死,懷疑是因為其學習成績差。孩子的母親唐某今年39歲,全職在家照看年幼的孩子,目前已被拘留。孩子的父親則常年在外地打工。
11月6日晚,廣東東莞一名16歲女生在其就讀的東華高級中學教學樓跳樓自殺身亡。
5月2日,江西萍鄉上栗中學一名18歲高三男生倒臥在教學樓前,被發現時已經死亡,疑是跳樓自殺。
4月30日,江西萍鄉上栗二中一名17歲高二女生疑服毒自殺。據悉,警方從女生身上找出一份遺書,稱近兩次考試成績不太好,覺得對不起養父母,自感壓力大,遂服毒自盡。
4月3日晚,江西九江縣瑞景新城小區一名14歲男孩從五樓的家中跳下死亡。據報導,當天他考試沒考好,被父母訓斥,並被打了一巴掌,隨後男孩便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死前還寫下了遺書。
…………
統計資料顯示,自殺成了大陸死亡的第5大原因。據大陸《國家衛生部計委》期刊數據,大陸每年大約有500名中小學生,因不堪應試教育和繁重的學業壓力等原因自殺。
應試制度將學生推向絕望的邊緣
2014年大陸當局出爐的《教育藍皮書》顯示,大多數的自殺學生,都是因為無法承受考試教育制度的強大壓力而自殺,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學生自殺事件,是發生在下半學年要考試的時候。
文章評論,大多數中小學生的自殺都指向教育制度的缺陷,這種教育不看努力的「過程」,只看最後的「結果」,「成績不好就是沒有努力」這對許多中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壓力,而父母、老師乃至全社會的邏輯:成績不好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就沒有前途,考不上大學就沒有未來,更將孩子推向絕望的邊緣。
《教育藍皮書》中寫道:「當我們查看中小學生自殺案例的時候,我們發現因為『成績不好』『成績下滑』導致的自殺不在少數。在應試教育下只有好的分數才被接納,分數帶來的緊張瀰漫在中小學裡。」
因此不是學生脆弱自殺,而是高度的應試教育催生了學生的脆弱。
湖南新化一中教師羅美華認為,現在社會太注重分數了,造成沒有背景的家庭壓力很大,父母只能對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又沒有其它精神的東西去寄托,造成他們出問題。
大陸「結石寶寶」家長蔣亞林表示,孩子們在學校學習不好會受到各種歧視。學校這種巨大的競爭力和學習壓力,使孩子們的心理很容易出問題。
2013年,南京《青少年綜合服務台》對900名中小學生,進行了生命意識教育現狀調查,有4%的中小學生經常存有自殺的念頭,偶爾有自殺念頭的也占到了35%。
上海的調查結果也不樂觀: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這個想法的占到15.23%,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
旅居美國的前山東大學史學教授劉因全認為,中國的貧富分化非常嚴重,普通民眾在社會上受到各方面的壓力非常大。這些壓力都會被家長傳遞到孩子身上去,用各種方法強迫孩子學習,望子成龍。
社會對職業的歧視造成一考定終身
對於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考上大學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是孩子可以找到好工作、掙大錢的唯一方法。因此孩子一出生就開始被安排學前教育、各種補習,隨著年齡的增長,補習越來越多。在這個看重分數的教育體制下,沒有分數就沒有升學率,老師就沒有獎金;沒有分數就上不了好學校、就無法考入大學……
為了分數,老師猜考題、各種補習教學生如何應付考試,學習已經不再是授業解惑,不是知識的汲取,而是為了分數。有分析稱,考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就沒有「錢」途,這個邏輯來自於全社會對工人、農民、技工等職業的歧視。在大陸,上職業學校的學生是會被人看不起的,屬於「下等人群」。
而在西方國家,技工是非常受尊重的職業,而且待遇不低於「白領」。據調查,德國許多政治家以及一些大企業家均出身於手工業者,他們大都是從技工開始的,德國的技工月平均收入要超過國民的平均收入水平,這些人有較高的政治和社會地位,生活富裕,因此有許多德國年輕人選擇上職業學校。
德國政府非常重視職業學校,據柏林市教育局職業培訓處的負責人庫爾利希女士介紹,培養一名職業學校學生政府每年平均花費1.5萬歐元(約人民幣10.2萬元),而普通學校的學生只是這一費用的1/3。
職業學校的學生一半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課程,另一半在企業車間實際操作,企業會支付學生500~800歐元(約人民幣3,400~5,400元)生活費。畢業後技工的月平均收入大約在2,500歐元(約人民幣17,000元)左右。在企業工作幾年後可以考試晉升為師傅,即高級技工。高級技工收入明顯增加,而且有權利作為法人獨立經營企業,開店辦廠。
德國十分尊重技術工人,教研部把工匠師傅與大學本科生歸為一個等級。德國大約60%的年輕人會選擇參加職業培訓。高中畢業、有條件申請上大學的德國年輕人中,有29%的人放棄了上大學而選擇了技校。
德國人認為,孩子上職業學校,畢業後成為技術工人是「值得驕傲」的,上技校絕不是件丟人的事。這是一種職業心態,也是一種民族文化。這一民族文化造就了「德國製造」的國際品牌。
大陸媒體報導,現在大陸招工市場上,不缺高學歷者,缺的是好手藝的專業技工和能工巧匠。在人才市場上,一方面應屆大學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許多企業高薪都很難「搶」到熟練工人。造成「用工荒」的真正原因還是職業教育發展不夠,目前,仍然有許多人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認為上職校做藍領是沒出息的表現,對職校畢業生也充滿歧視。
分數造就的大陸孩子缺乏創造力
大陸許多優秀的學生在應試制度下變成「高分數、低能力」的孩子。美國幾個專業學會共同評出的影響人類20世紀生活的20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由中國人發明;中國學子每年在美國拿博士學位的有2,000人之多,為非美裔學生之冠,但美國專家評論說,雖然中國學子成績突出,想像力卻非常缺乏。
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曾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調查,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
網民曾新林撰寫博文分析說:「為甚麼我們國家孩子的想像力會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會排名倒數第五,追根溯源,制度問題,再進一步細化下去,教育制度問題。家長在望子成龍的心理企盼下,學校在升學率的相互比拚下,社會在成績至上的牽引下,中國孩子的唯一結果是,書包越來越重,作業越來越多,被輔導的課程花樣百出,童年生活幾近於零。試問,連喘息的時間都不留給孩子,孩子何來之思考,連思考的空間都沒有,又何來之想像力和創造力?大家要知道,牛頓也是因為有了坐在蘋果樹底下思考才有了萬有引力定律。」
當今中國社會中公正的缺失、信仰的喪失、理想的丟失、人性的迷失,這些現象的出現與「應試教育」是分不開的,也是「應試教育」帶來的苦果。
中國大陸教育工作者丁永明在其博客撰文《應試教育讓素質教育走進死胡同》中寫道,「應試教育」使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偏離了正確軌道,扭曲了教育靈魂,背離了教育宗旨。因此要重塑中國國民的道德靈魂,傳承中華民族的道德精神刻不容緩,否則,這種狹隘的教育模式只會把中國的教育引進死胡同。#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