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玲浦香港報道)11月17日是滬港通開通一周年,不過反映普遍不及預期,無論是北上還是南下的交易量均只有最大交易額度的四成或以下,甚至被外資大行在開通初期戲稱為「幽靈列車」。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強調,滬港通的意義在於開通了這個橋,認為慢熱好過快熱,有分析員則認為,滬港通未如預期成功,關鍵在於兩地投資者氛圍不同,無法互融。
據滬、港交易所披露,北上「滬股通」在過去一年230個交易日合共使用1,210億元(人民幣,下同),占3千億元額度的40.3%;南下「港股通」則更少,225個交易日使用了922億元,占2,500億元額度的36.9%。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17日出席滬港通一周年酒會時,繼續以「橋」來形容滬港通,「是一條為20年後而興建的大橋」,意義在於將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連在一起。
外界有批評指滬港通「雷聲大雨點小」,效果遜預期。李小加認為是市場對於滬港通的預期太高,個人更喜歡慢熱型,「快熱不太好」,未來亦會進一步改進滬港通,「越放越寬」。
至於深港通何時開通,李小加認為,今年以內推出機會不大,因為宣布開通日期後,需時2-4個月才可正式開通。
另外,近期大陸金融界反腐不斷,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最近也被調查。被記者問到大陸金融反腐是否會影響港交所和大陸的合作,李小加笑著反問記者:「你認為有嗎?」記者答:「有」,不過他就笑而不答。
港交所主席周松崗則指,過去一年,即使經歷股災等金融震盪,滬港通最成功之處在於平穩運作。
兩地投資者風格不同
回望滬股通開通初期,除了首日130億元額度全數用盡,之後每日淨買入額節節縮水。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對本報表示,滬港通成交額僅四成,外界有評論認為滬港通短期目標沒有達到,不過,他更看好其長期目標,「因為資本市場的開放更為重要」。
市場投資者對滬港通不感興趣,洪灝分析,主要是因為兩地投資風格不同,「香港以機構價值投資者為主,他們認為低價更有吸引力,A股太貴,(因此)不感興趣;而大陸投資風格以價格性能為主,認為港股賺的不多,所以兩邊都不想買。」另外,滬港通總額只占深滬兩市總交易額的2%,規模太小,故沒有引起足夠的參與。
另一方面,今年6、7月大陸經歷股災,令中港股市成交量不斷下滑,亦對滬港通帶來影響,「滬港通使用的額度有限」。
尤其是最近,截至昨日,滬股通持續21個交易日淨流出,累計淨流出資金達248.62億元人民幣,為開通以來最長的走資浪,說明外資持續沽出A股,正套現離場。
曾在六月準確預測股災爆破的洪灝被問到A股前景時,認為從投資角度來說,A股估值太貴,如果長線持有的話,不是買入的好時機。
不過,他認為A股目前呈兩極化,大盤股走弱,反映經濟放緩,房地產存量下降等基本因素;不過創業板表現較佳,過去一個月升了50%,認為可考慮短線交易。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認為,滬港通反映未如預期,港府應該做多一些事情,以刺激成交。如未來在大陸進行更多的路演,宣傳香港的優勢,如監管嚴格,風險管理管控好,不會隨便停牌等,給大陸股民以信心,自然增加成交量。
另外,他指,大陸投資者普遍是個體戶心態,樂意炒小的二、三線股票,建議增加「滬港通」可投資股份至二、三線優質股等。對於未來深港通,他預期明年一季度有機會開通。#
責任編輯:蔡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