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 小心中風失智
【大紀元11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1日電)63歲林姓男子半年來記憶衰退,反應慢很多,且突然不會用手機,求診才發現林男是慢性心房顫動患者,已造成血管性失智症。
成大醫院神經部醫師宋碧姍今天指出,林男常忘了東西放在哪裡,也常忘記繳交信用卡費和電信費,且突然不會用手機和鑰匙,反應緩慢,輾轉求診才發現,林男是慢性心房顫動患者,腦部已出現多處中風病灶。
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可能增加智能障礙及失智症風險高達1倍至3倍。造成智能障礙主因,是心房顫動導致腦中風風險增加。
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危險性,是正常人的3倍至5倍,也可能造成隱形中風,也就是臨床無症狀的腦中風,待中風病灶累積後才會出現症狀;心房顫動患者出現隱形中風的普及率,約是正常心律族群的2倍。
宋碧姍表示,中風引發的智能障礙及失智症,統稱血管性認知異常。台灣及港陸地區研究發現,中風後 3個月內出現智能障礙或失智症的比例約有1成至3成。
中風也是其他腦退化疾病的推手。研究顯示,中風或腦血管疾病會增加阿茲海默氏症的腦部病理變化;流行病學研究也顯示,中風會增加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
她說,心房顫動發生率隨年紀上升而增加,65歲以下的比率約1%,65歲以上約5%,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造成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疾病、心衰竭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