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10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出警告,新興市場國家中有多達3萬億美元的過度舉債,中國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中國必須採取積極的措施,來降低企業債務。
據路透社10月8日報導,IMF7日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表示,估計新興市場企業已過度借貸3萬億美元,這可能會引發信貸急速收緊,已因商品價格驟降而遭受重創的國家出現資本外流。IMF警告,發達經濟體無序撤走刺激舉措可能會開啟一個「資產賤賣、回贖和更多波動性的惡性循環。」
報告稱,在3萬億美元的過度借貸中,中國是最嚴重的,目前正處在經濟轉型期的中國的信貸風險敞口尤其令人擔憂。IMF說:「直接的金融影響包括可能給至少8,000億美元的跨境銀行敞口的資產質量造成負面影響。」中共當局應降低上市融資的難度,為企業提供除銀行貸款以外的其他融資渠道。
另據華爾街見聞8日消息,中國銀行業只是在近期才開始處理日益嚴峻的資產質量問題。2014年,核銷掉的債務規模占不良貸款的比例顯著上升,占比達到26%。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管Jose‧Vinals表示,中共必須採取積極的措施,來降低企業債務。果斷採取行動將比猶豫不決、任由問題蔓延的成本更低。降低企業債務,將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企業的違約、缺乏生存能力的企業退出、不良貸款核銷。
IMF同時表示,中共當局應退出提振股市的非常規刺激措施。這些政策削弱了市場信心,中共當局應解釋證金公司的市場地位、對市場的干預程度、所持股份、並建立最終的退出策略。中共官員應更少地通過道德規勸方式引導銀行的借貸活動,應該允許借貸政策和利率由市場因素來決定。
今年6月份開始,中國股市發生股災,中共當局8月份出乎意料地安排人民幣貶值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軒然大波。然後中共多次出手干預人民幣匯率,這些被認為是對股市和匯市市場化的破壞。
另據路透社7月19日報導,全球最大規模的企業債對中國正在放緩的經濟造成的威脅更大,而且也不容易解決。當前中國企業債規模達到16.1萬億(兆)美元,而且仍在不斷攀昇。路透對1,400多家公司的研究發現,中國企業債規模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0%,是美國該比率的兩倍,而且在過去五年來嚴重惡化。製造業企業的債務與盈利之比越來越高,2010年至2014年,原材料企業的這一比例由2.8倍升至5.3倍,能源企業的比例從1.1倍升至4.4倍,工業企業的從2.5倍升至4.2倍。
評級機構標普估算,未來五年中國企業債將增長77%,達到28.8萬億美元。
據鳳凰財經2月份報導,諮詢機構麥肯錫(McKinsey & Co)在今年2月份的報告中表示,中國的總債務水平(包括金融業債務)自2007年至今增加了近3倍,目前水平相當於GDP的282%。這個比率比美國還高。
麥肯錫就中國房地產業、地方政府融資、以及快速擴張的「影子」銀行體系存在的風險發出了警告,債務水平將制約當局對發達經濟體長期較低增長進行補償的能力。#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