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打拼 創辦「風華」巴士公司
【大紀元2015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安心紐約報道)80年代末的紐約華埠街頭已充滿熙攘人群,非常繁華。梁沛霖1988年11月從廣州珠海來到紐約,當年只有26歲。不懂英文的他,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華埠中餐館做擦桌子、掃地、洗碗的雜工。
90年代初華埠的車衣業很繁榮。梁沛霖在來美之前是一名司機,因此在打雜工期間,積極準備駕照考試,等考到駕照後,他即辭掉餐館工,開始第二份工作——為車衣廠送貨。那時很多車衣工人住在布碌崙八大道,由於當時當地治安不好,工人們每日搭地鐵往返上工,不方便也不安全。因此應運而生一種往返華埠和八大道的「小巴」運輸工具。與此同時,梁沛霖除了繼續在華埠送貨外,很快的也成為一名兼職的小巴司機。
後來,梁沛霖司機的活越接越多,有時一天打四份工,從早上6點起床,就像一根上緊的發條,一直到晚上12點還不能睡覺。
到1996年底,梁沛霖開始籌劃自己開辦小巴公司。第一筆資金全靠他在舊金山市的一位親戚擔保,才從銀行貸款了近5萬美元,購買了4台14座小巴。1997年3月,梁沛霖當上了老闆。公司取名「風華」,是希望生意越做越好。
公司開張了幾個月後,很多華人租用他的車去波士頓接送在那裡讀書的孩子。由於這些家長們對風華的服務很滿意,希望梁老闆開發這條固定路線。
「開始就我自己做,就一班車。一天就一班車。早上九點過去,下午四點鐘回來。做了二十幾天,沒有甚麼客人。油錢都不夠!」梁老闆一問自己的客人才知道,每天一班車,客人不方便安排搭車時間。於是他就增加到4部車跑波士頓。
隨著更多的華人知道了風華巴士後,尤其這些搭車的華人學生,很多人在感恩節期間,會邀請不同族裔的同學一起到紐約玩,「風華」的名聲從此廣傳。
當時「風華」是唐人街唯一一家跑外州的巴士公司,競爭對手只有「灰狗」和「彼得潘」。灰狗公司的票價是37元,風華25元,低票價吸引了很多低消費群體。而在80%的客人是學生和家長中,有90%是西方人,另有20%客人是不會講英文的新移民。 「老外基本上都是跟著中國人來的」,梁沛霖說。
因其一枝獨秀,風華巴士的生意奇佳。「感恩節過後,車輛也明顯的不夠了,又要買車。」梁沛霖算了算,大巴士有43人座,大中巴24人座,中型巴士20人座,小巴士9人座,「決定買24座的中巴,這應該沒問題了吧?不會有這麼多人啦!」沒想到,因客人不斷增加,「24座也不夠坐了,馬上又要買車了!」
風華客源不斷,每天四部車往返波士頓,當時的停靠點,是在華埠堅尼路139號,也就是現在大乘寺門口,當時交通局還沒有路邊停靠站點申請的法規,一切都相安無事。加上風華注意保持站點的清潔,沒人投訴。「這車開了以後,馬上有工作人員把地面清潔乾淨。地面上不會有甚麼煙頭、咖啡杯的。」梁沛霖說。
這樣的好生意一直持續到2003年4月,「這個Lucky Star(祥龍巴士)出來了」。
祥龍巴士的出現,對風華巴士造成很大衝擊。一場價格戰硝煙四起。(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艾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