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紐約報導)從10月12日到18日,第六屆「紐約獨立電影節」在位於44街358號的「製片人俱樂部」電影院舉行。今年有來自39個國家的330部獨立電影參展。其中有不少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電影製作人的作品。影展結束後,主辦方將選出13項獎項。
電影節為了有夢想的人
在周三(10月14日)晚上舉辦的電影節開幕派對上,電影節創辦人丹尼斯· 西瑞(Dannis Cieri)對記者說,「紐約獨立電影節」的宗旨在於發現那些有對電影充滿熱情的電影製作人和作品。他說:「很多人一聽電影節,就問有哪些名人啊?我就說,他們是『獨立』製作人。他們都是些小人物,電影預算可能是2萬5、5萬、10萬美元,這些人都是些花自己的錢,和朋友們拍上它幾個月,然後一天到晚坐在電腦前剪輯的獨立製作人。人們沒有看過他們的電影,他們也不知道觀眾喜歡不喜歡。但是重要的是,這是電影,這裏有很多具有才華的電影人。」西瑞反覆強調「熱情」兩個字,他說,只要不是宣揚仇恨,他願意接受一切對電影有熱情、有夢想,想通過電影實現夢想的人。
其實,希瑞本身就是一個有夢想並正在實現夢想的人。他從16歲開始做電影,他導演、寫劇本,當時在做了很多年之後卻在6年前失去了工作。「第一年我就找工作,整天待在屋裡,什麼都想過。後來我就思考:世界真正需要什麼,紐約到底需要什麼。我發現,答案是『獨立』製作的電影。所以我就開辦了這個電影節。」他歡迎那些有著獨立、健康思想的人,包括中國讀者,把他們的作品拿到電影節上參展。「只要是三年以內的作品,推出不滿三個月的,當然必須得是做得好的電影,都可以參展。」
《親親別怕》受熱捧
可以想見,300多部獨立電影當然都是獨居特色,精彩紛呈的。但是當記者請幾個主辦方推薦優秀電影時,他們眾口一詞地說出一個名字:《不要失去你的心》(此片在台灣影展上被譯做《親親別怕》)。是一個荷蘭著名電影導演海拉·德·庸爾(Hella de Jonge)的作品。記者有幸採訪到了剛下飛機趕來參加晚會的海拉,她談起了創作這部電影的初衷。海拉出生在一個荷蘭猶太人家庭,她的父母雖然沒有進過納粹的集中營,但是父母兩家的親人幾乎都被納粹殺害了。她從小就看慣了父親的暴躁,感到父母一點也不會教育孩子。雖然父親是個喜劇作家,總是寫些快樂的事情,但是那都是給別人看的。2年前,在父親90歲、海拉64歲的時候,她偶然間發現了一封來自當時荷蘭的納粹韋斯特博克集中營(Westenbolk)的家信和老照片,從此揭開了一家人的秘史。她央求老父親跟她一起走訪過去那些地方——醫院、集中營,讓父親說出來家族的往事。原來,父親當年在一家醫院當護士,納粹到來前,他跳出圍牆逃跑了,而身後1,500個病人全部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殺。他一直為此感到負罪感,彷彿他不該獨活。「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這是一部介於紀錄片和故事片間的電影。是我寫的劇本,並做導演,又做記者採訪了我的父親。我想給觀眾看,戰爭是怎麼樣長久地影響人類的。我想藉此電影祈禱和平。」海拉說,她的父親自從這個影片之後變得開朗起來。海拉從來沒有想過她的這部電影會這麼受歡迎。到目前《親親別怕》已經被翻譯成了好幾種語言。
《親親別怕》本週五10月16日中午12點,在曼哈頓Helen Mills電影院(137 West 26th Street)有一場公映。
拍愛情寫人生 主題廣泛
加拿大電影《當海洋碰到天空》也受到歡迎。影片講述的是一家三個關係疏遠的兄弟通過遵照父母的遺囑要求,尋訪父母的足跡而尋回親情的故事。本週五10月16日晚上9點半在曼哈頓Helen Mills有公映。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節上的亞洲電影。中國導演趙雨程的《雙生蓮》講述的是一對雙胞胎姊妹的不同人生。泰國電影《最後的劊子手》說的是一個年輕時熱愛音樂的人Chavoret Jaruboon最後進入監獄成為死刑執行人的心路歷程。
記者還碰到了一個年輕的韓國劇作人Tophy Cho,今年他帶著自己僅6頁的電視劇腳本前來參賽。他說,希望碰到對他的劇本感興趣的人,他準備寫一部連續劇。
對獨立電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訪問「紐約獨立電影節」網站www.nycindieff.com 查看所有電影公映的時間表。
責任編輯:艾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