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經濟學家擔心 商品價格持續降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10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編譯報導)最近的商品價格下降不止於石油,很多自然資源類商品都降價了。而且,這種降價壓力的環境還沒有改變的跡象。

華爾街經濟學家薛令(A. Gary Shilling)在其署名文章中說,看起來所有從土地裡生長或開採出來的東西,包括石油、天然氣、糖和銅等,價格都比2011年初下降了至少46%,並導致了企業破產及行業整合。

鐵礦石從2011年2月的每噸189美元降到了57美元,下降70%;食糖價格下降了67%,巴西中南部食糖產地的300家糖廠已經有80家關門。

多種因素給價格下滑施壓

薛令稱,在如此低價的市場,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Rio Tinto、BHP Billiton 及Vale繼續大量生產,他們相信這樣能擠垮實力較差的產商。一些公司的新項目開發,已到了被迫完成的程度,因為停工導致的損失更高。

巴西國內的食糖庫存已達35年最高,無力維持的產商盡力促銷以獲取現金,給國際糖價下降增加壓力。另一方面,中國今年8月的糖進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巴西貨幣今年已經貶值33%。

與鐵礦業類似,沙特正試圖利用石油的低價,排擠其他主要原油生產商。俄羅斯依靠能源出口來支付其進口成本及政府開支,隨著油價崩潰及西方制裁,俄羅斯不顧一切地賺取外匯。

消費減緩

薛令認為,發達國家直接或間接地消費了大部份的商品,但北美及歐洲市場的消費及經濟增長正在減緩,美國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自2009年開始復甦後,只增長2.2%,是經濟衰退結束後增長預期的一半;歐元區經濟恢復後只看到1.2%的年增長,2011-13年間還出現過一次溫和的倒退;日本經濟是走走停停,年平均增長只有1%。

另一方面,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逐漸成為歐美市場的加工廠,從2000至2014年,中國占全球銅消耗從12%升至43%的銅,鐵礦從16%升至43%,鋁從13%升至47%。薛令稱,世界誤認為中國的需求會持續不斷,很多產商於是大舉開發新項目。過去數月意識到中國經濟的成長減速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滑壓力更大。

薛令認為,中國經濟不是獨立增長,而是靠出口。歐美市場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已經使中國經濟冷卻。◇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