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電)有些民眾因怕傷到關節而不運動。醫師說,其實這樣更傷,健走是中年最佳運動入門方式,提出健走三原則「保骨固關節」,就是動態暖身、腳跟著地、運動後喝高鈣牛奶。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說,不少中老齡民眾因擔心磨損關節而「不敢動」,但是卻忽略重要的觀念是「不運動除了會減損骨密度外,同樣也會傷害關節」。
她說,人體的骨骼與關節在30-40歲開始進入損耗期,其實運動可啟動骨重塑機制、增加骨密度以外,還能使關節滑膜層受壓分泌組織液,進入軟骨組織提供養分,若長期不運動,恐讓骨骼關節兩敗俱傷。
「動對了反而更健康」陳芳萍提出「保骨固關節」健走三原則,包括動態暖身、腳跟著地、運動後喝高鈣牛奶。
原則一是「動態暖身比靜態好,強化肌腱韌帶更護關節」,暖身其實有分動、靜態,健走前光做靜態暖身還不夠,加做動態暖身更能強化肌腱長度與韌帶組織的彈性。
原則二是「別用跑步方式健走,謹記腳跟著地避傷害」,健走與跑步不同,慢跑時腳尖先著地能幫助減緩碰撞產生的衝擊,而健走著地時須用腳跟,並依循腳跟-腳掌-腳趾的順序踏步,才能讓腳踝和膝蓋均勻地承受身體重量,民眾在健走時應該特別留意。
原則三是「運動後喝高鈣牛奶,延緩71%關節退化」 ,鈣質與維生素D在骨骼保健上缺一不可,國健署建議,31歲以上成人一天需攝取1000mg的鈣,鈣不足也會影響維生素D攝取不足。
陳芳萍說,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元素,但維生素D難透過日常飲食足量攝取,建議每日攝取2杯250cc高鈣牛奶,以達到日常標準,幫助維持骨骼與關節的健康。
配合國際骨鬆學會所訂定的「世界骨鬆日」,為讓民眾了解骨質疏鬆症以及保骨固關節的重要,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10月17日將在台北市公館自來水園區舉辦健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