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遲遲,燕子天涯,草萋萋,少年人老,水悠悠,繁華已過了,人間咫尺千山路。】
節錄自國語老歌《浮生千山路》詞:陳幸蕙彙編。
轉眼之間,駐足達拉斯已超過四十年,我的大半生就是在這兒渡過的。想當年,一群老中朋友與我,都曾是精力十足,熱血沸騰的「保釣青年」。這會兒偶爾相聚,放眼望去,似乎全成了韓退之「祭十二郎文」中,那「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的退休或準退休一族,不得不讓我想起那「少年人老,繁華已過了」的句子。
唷!其實也沒那麼洩氣啦,我的這群老朋友還都「能文能武」,唱起卡拉OK來,不遑多讓那些中、港、台的歌手﹝好像每個人都至少唱得比那音樂天才的周董要耐聽一些﹞,跳排舞、打籃球、跳元極舞、打乒乓球時,也都還蠻生龍活虎的。在這兒,我也湊個興,用隻拙筆回憶我們年輕歲月時的生活環境,讓達福區比我們晚來的老中朋友,看看我們這群“老僑”當年是怎麼過日子的。
由於理查遜市是我定居了近四十年的「老家」,就讓我先從理查遜市講起吧!
理查遜市的學區
1974年初剛遷來達拉斯時,因工作關係,我們一家四口先是住在達城西北方的卡羅頓市,1977年底才「慕名」而搬來理查遜市的。慕的是啥名?慕的是理查遜學區是當年全美最佳學區排名的前十名。我沒寫錯,你也沒看錯,是「全美」的排名!那可是非常風光的。
現在回想起來,理查遜學區能擠進這“全美”的十大排名是有其原因的,理查遜市是最靠近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以下簡稱「德儀」﹞的達拉斯郊區,許多德儀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們都就近在理查遜市置產成家。根據「龍生龍,鳳生鳳」的自然法則,他們的子女當也不俗,這就當場把理查遜學區兒童的平均智商提升了一大截。
理查遜學區設有「天才兒童班」,名為REACH ﹝Realizing Excellence in Academic Cognition Heuristically﹞Program,把智商測驗分數較高的學童施以特殊課堂外的教育,以期激發他們的潛能。在此很得意地告訴你,這天才兒童班裡有不少東方面孔的孩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美國興起了一個高中學生的「學術十項競賽」,它的英文全名是 Academic Decathlon ﹝簡稱 AcDec﹞,競賽的十項是科學知識,文學與語言知識,藝術知識,社科知識,音樂知識,經濟學知識,數學知識,面試應對,即席抽題作文能力,與即席抽題演說能力等十項,再加上「超級即問即答」Super Quiz的現場比劃,讀死書的“好”學生,還不一定能被選為參賽代表呢。為公平起見,每間學校參賽的九位選手,在校平均成績A、B與C的學生各選出三名,以免明星學校推出九位特優高手參賽,囊括獎牌,讓成績雖然只有B與C,但是腦筋靈活的學生們也有得獎機會。
由於不少理查遜學區的學童自小在天才兒童班裡受到很紮實的磨練,素質奇高,自1984年到1991年的八年中,理查遜學區的參賽者曾拿過六次全美冠軍,其中JJ皮爾斯高中就獨霸五次,Lake Highland高中也拿過一次,這是何等的榮耀!我記得1991年拿下全美學術十項競賽的冠軍的JJ皮爾斯高中隊伍,還有曾被老布希總統在白宮接見的榮幸呢!
我的兩個孩子分別是1974與1976年次的,REACH及AcDec就成為他倆青少年時期的主要課業外的學術活動。有不少七、八十年代出生,在理查遜市就學的孩子,高中畢業後能進入全美排名前五十的知名學府,也與當年理查遜學區之優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然,孩子們的課業外體育活動也沒少過,理查遜市的足球﹝Soccer﹞風氣一度極為盛行,號稱是美國足球市﹝Soccer City, USA﹞,理查遜的女子足球隊對還曾拿過幾次十五歲組的全美冠軍呢!
鄰近理查遜市的德儀,是人文薈萃的世界級優質公司,1954年,德儀製造出全世界第一個商業化矽晶半導體。1958年,在德儀的中央研發室中,一位天才型的工程師Jack Kilby,更發明了全世界第一片「積體電路」,為現在全世界高速發展的電子工業奠下根基。德儀也是美國本土排名第二的半導體公司,僅次於矽谷的英特爾﹝Intel﹞公司而已。德儀更是電子工業界公認的,培養電子工程師的最佳搖籃之一,台灣積體電路公司的董事長張忠謀,就是德儀出身的。我在成功大學電機系的學弟們,至少有四位曾躋身德儀副總裁的地位。其他曾經在德儀工作過的華裔電子工程師更是不計其數,我則是達福地區非常少數的「非德儀出身」的華裔電子工程師之一。
理查遜引以為傲的超級學區,在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們羽翼已豐,到外地打拼,也讓他﹝她﹞們的父母升格做祖父母後,老一輩的逐漸退休,新搬到理查遜的居民,以住在公寓中的藍領階級居多,學區學生素質就明顯地下降了。
有這麼輝煌的歷史的理查遜市,現在好像各方面都逐漸被北鄰的布蘭諾市給比下去啦!無論是學區之學術水準,或是都市之市容與規劃,都略遜一籌。因為理查遜市是老城,都更不易,而布蘭諾市是依照都市專家的規劃建築的新城,一躍而成為全國大都市郊區的典範,許多世界級的大企業都把總部遷入布蘭諾市,最近的一個例子是豐田汽車美國總部已決定由南加州遷來,那可是個有五千多員工的超級國際企業,替布蘭諾市與大達福地區,增加了不少的就業機會。
近年來,在家長遴選學區時,布蘭諾市幾乎取代了理查遜市,成為新一代的白領階級來到達福地區後的居家首選。如今,這「往北走」的趨勢正方興未艾,已越過布蘭諾市,艾倫市,佛利思科市,一直延綿到麥肯尼市,它們的學區排名也都逐漸擠前,超越我居住的理查遜市。讓我這老理查遜市民,只有大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份啦!
理查遜市除了東北角還有少許空地可供發展外,大型建地已所剩無幾。但是理查遜市府官員也沒有「坐以待斃」,兩年來,我曾參加過幾次理查遜市的都更會議,一些理查遜市的百年老區,已有了初步的「翻身」計劃,也許十年內能讓理查遜市的各方面都可與北方鄰居匹敵,至於能否恢復以往最光輝的日子,就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理查遜市的老商業區
現今座落在理查遜市碧村大道﹝Greenville Avenue﹞上生意蓬勃鼎盛的達福中國城﹝DFW China Town﹞,上世紀七十年代,還是個相當沒落,名為大利市購物中心﹝Terrace Shopping Center﹞的商場,我剛搬來時,已有好幾間店面是空置著招租的,除了北端是灰狗巴士理查遜站的候車室外,我記憶中最深刻的是那間名為“摩西”﹝Moses 5-10﹞的「五分、一毛店」。像“摩西”這樣的商店就是現在流行的「一元店」﹝Dollar Stores﹞,當年的薪水雖然偏低,但是相對的生活程度也不高,七十年代,大陸還在動亂的十年文革時期,沒有對外開放,美國的Nickel-Dime商店裡的廉價商品就沒有像現在一樣,充斥著“中國製造”的貨品。別小看了這些「五分、一毛店」,現在遍及全美的沃爾瑪店﹝Walmart﹞,當年就是以Walton 5-10的「五分、一毛店」起家的。鄰近達福中國城的那間XX大酒樓,原本是個克魯格超市﹝Kroger﹞,空置好多年之後,才被改頭換面成了現在的樣子。
在理查遜市的都市新規劃中,「中國城」專區已經蔚然成型,將來會是理查遜市的特色之一。由白金漢﹝Buckingham﹞路往北直到阿拉柏和﹝Arapaho﹞路,順著DART捷運系統鐵道旁興建的四英哩步道才於今年六月完工,市府宣傳沿途特色之一,就是咱們「中國城」是在步道旁。看來「中國城」的遠景會是十分光明的。
那個於1977年建成,座落在環帶路﹝Beltline Rd.﹞與布蘭諾路﹝Plano Rd.﹞東南角的「理查遜廣場」﹝Richardson Square Mall﹞的大型商場,也曾經熱鬧鼎盛了近二十年之久,由於離我家很近,且因為它“冬暖夏涼”的密室空調,讓我這終年患呼吸器官過敏的人運動時不受天候與空氣中微塵的影響,所以除一般“瞎拼”之外,它也常常是我晚飯後散步運動的地方。每逢歲末,緊鄰的柏克納高中還會排出它的學生管絃樂團,免費為熙熙攘攘的耶誕購物人潮,演奏好幾場應節的室內音樂會,映照出這小城的溫馨與可愛之處。
但是這理查遜居民引以為傲的「理查遜廣場」,不是座落在高速公路旁,終於因交通不便而逐漸沒落,到上世紀末,已有至少一半店面招不到商租客戶,空屋率太高是大型商場倒閉的主因。2007年6月,在幾部“怪手”操作下,除了留下南北兩頭的Sears 與Target兩家店外,全遭拆毀,三十年的繁華就此煙消雲散,成了現在的模樣,我這老理查遜居民眼看它繁榮一時,又眼看它倒閉了。
就像德州的其他小城一樣,理查遜市也有一個老市區﹝所謂Downtown﹞,就是在碧村大道與達拉斯捷運鐵道之間的環帶路上那二十多間不超過兩層樓的商家。在捷運鐵道還沒有架高之前,鐵路的理查遜站,就設在與環帶路交叉的北面約一百英呎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是兼有客、貨運的小站,往南在達拉斯市區的火車站轉車後,據說可以直達休士頓南邊的蓋文斯頓港口呢。我七十年代搬到理查遜時,理查遜火車站就已經廢置,沒有客運了,只有長列的貨運火車還經常妨礙上下班時的交通。現在環帶路上的捷運鐵道已高架化,達拉斯捷運在頭頂上通過,環帶路上的交通流量順暢多了。
在理查遜市的老市區中,麥金萊街與波克街交口,有一間外觀不起眼,面積只有不到三百平方英尺的小漢堡店,以販售現烤的炭燒熱狗、雞排與漢堡,著稱於達拉斯郡,自1962年開張以來,直到現在還生意鼎盛。
在碧村大道與環帶路交叉口東南角,你會看到一棟牆上已有裂縫的白色小磚屋,十分有礙觀瞻。我曾問過市府官員,留著這破舊的建築物幹嘛,答案出乎我的意料,這不起眼的小磚屋竟是十九世紀中的產物,是特意保存下來的,理查遜年份最老的“古蹟”之一呢!
在此交叉口之西南約四分之一哩處,那棟現在是理查遜學區行政大樓的兩層樓紅磚建築物,原是上世紀初理查遜市唯一的學校,十二個年級全部包辦在同一棟樓中。五十年代初,這紅磚建築物成為理查遜高中的單一校園。幾年後,理查遜市開始蓬勃發展,各級中、小學紛紛成立,這古樸的紅磚樓經過幾度精緻的大翻修,才成為今日理查遜學區的總部。
座落在環帶路與中央快道﹝75號公路﹞西北角的一座以R起頭的獨立餐館,它的前身是遠近馳名的金鷹餐廳﹝Golden Eagle Restaurant﹞,是由麥卡迪﹝McCarty﹞家族經營了半個世紀以上的餐館,麥卡迪家族的約翰﹝John McCarty﹞是我的老朋友,他告訴我麥卡迪家族一度擁有整個西北角的幾十英畝地,到了九十年代中,麥卡迪老太太去世後,這包括金鷹餐廳與鄰近屬於麥卡迪家族的幾棟建築物才逐漸轉手賣出。我認得不少老理查遜居民,他們還津津樂道當年高中畢業典禮後,是在金鷹餐廳舉辦惜別與謝師宴的。
在環帶路與中央快道西南角的那個Richardson Heights購物中心,現在已成為中東裔與印、巴裔商店聚集的地方。以前在最靠近中央快道的東端,有一家猶太裔開設,名叫Sun-Rexall Drug Store的雜貨店,除了賣一般Drug Store的藥品與雜貨外,還兼售漢堡與熱狗類的快餐,一些老理查遜居民告訴我,這Drug Store的快餐部門,因物美價廉,是他們年輕時最愛約會打鬧﹝Hang Out﹞的地方。在1980年後,麥當勞等快餐店快速崛起,Sun-Rexall才停售餐飲,生意也逐漸清淡。到了上世紀末,老店東終於因退休而結束營業了。
許多老達拉斯人都知道,在距達拉斯市中心東南方不到一英哩處,有一個規模不小,名為農夫市場﹝Farmer’s Market﹞的市集,是達拉斯周遭方圓百哩的一些農莊上的農民,不經過中間盤商,直接將自家生產的新鮮果蔬,用擺地攤方式廉價銷售給達拉斯民眾的趕集市場。
理查遜市也不遑多讓,曾有過那麼一個小型的農夫市場,就在捷運鐵道還沒有高架化之前與環帶路的交口處,在一個簡單的棚架屋前,擺了些新鮮果蔬,生意還挺不錯的。每逢十月底的萬靈節﹝Halloween﹞,金黃色的南瓜在棚屋前堆積如山,煞是好看,買南瓜的人會慕其名遠道而來,小小的農夫市場也十分擁擠熱鬧。
與理查遜農夫市場隔著環帶路,還有一間名為艾可斯農莊﹝Echols Farm Store﹞的典型德州鄉下小商店,賣些從農具到農作物種子、肥料等的貨品。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理查遜市已無農地可耕,沒有務農為生的農民了。有一陣子看到店主經常把賣不完且快過期的小麥或玉米種子,撒在店鋪前餵鴿子,那間被時代潮流淹沒,已沒有什麼客人的商店,配上大批爭食的飛禽,正應了中國那句「門可羅雀」的諺語。進入八十年代後,這農業社會的艾可斯農莊店,終於在繁榮的達拉斯工商環境中關門大吉了。
被理查遜市併吞的白金漢市
如果你有一份理查遜市的老地圖,你會看到在理查遜市正中央,四週被理查遜市包圍的一個獨立超級小鎮,那就是於1958年成為“自治區”,總面積只有159英畝的白金漢市﹝City of Buckingham, Texas﹞。
白金漢市原先的居民只有三十幾戶,每戶擁有至少一、兩英畝,但也有多達十英畝的。白金漢居民繳納達拉斯郡的教育稅,以讓他們的孩子們在理查遜市上學,同時向理查遜市購買水及簽約處理污水,此外還繳納年費,接受理查遜市的消防隊保護。白金漢市有自己選出來的市長、法官與警察﹝就是那配上一部警車,靠交通罰單過活,唯一的一位警長兼警員﹞,居民總人口從未超過兩百人。他們之中最靠東邊那家有個桃園,每年夏天桃子成熟時,它的主人在門前擺招牌販售,繳五塊錢可以領到一個中型籃子,以自助方式進桃園採桃子,直到裝滿籃子為止。更多的住家在院子裏養牛養馬,後來有一家因為駝鳥皮比牛皮要值錢得多,居然改養了一群駝鳥,我每次經過現今之Centennial Road 時,都可以見到那一群羽毛稀落,無精打采的駝鳥,想到它們原先是趾高氣揚在澳大利亞的大陸上快意馳騁的動物,現在被困在圈中等著被剝皮,還頗為它們叫屈呢。
這城中之城的白金漢市與她的“宗主國”理查遜市就這樣相安無事地和睦相處了二十五年。直到1983年,白金漢市的居民不顧理查遜市的反對,辦了一個公投,強行通過販售烈酒後,雙方關係立刻降至冰點!
幾個月後謎底揭曉,白金漢市的居民這麼驚世駭俗的大動作,其實背後是有開發商鼓動的,在通過販售烈酒後,建商Whitehall Corp以當時屬於“天價”的每畝二十五萬元,買下白金漢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原來Whitehall Corp見不到十哩外的艾迪生市﹝Addison﹞不久前因建高檔餐飲與旅館,再加上公民投票通過販售烈酒,幾乎一夜之間,成為「閃耀北達拉斯之星」,Whitehall Corp想要把白金漢市建設成為「第二個艾迪生」,並立即開放烈酒執照,在白金漢市內販烈酒。
當時理查遜市與達拉斯北區是禁酒區,當地居民想要喝烈酒,還得開好幾哩路到幾個達拉斯市特定之販售烈酒區去買,現在可好,就近可以買到,兩家烈酒店很快就建好,開張後還門庭若市,直把理查遜市保守的衛道人士們氣得牙癢癢地!
到了1996年,由理查遜市代為處理污水與支援消防隊的簽約期滿,理查遜市使出撒手鐧,拒絕續簽。已購入白金漢市百分之九十以上土地的Whitehall Corp 無計可施,只得舉起白旗,任由理查遜市併吞,白金漢市就此消失在地圖上,只有在老市中心的小公園涼亭外,還留有銅碑一塊,簡單地紀錄著白金漢市的短暫歷史。
辦中文學校的趣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達拉斯僑界為因應美國卡特政府正式與中共建交,成立了一個「自由中國協會」的社團,以表達與加強海外華僑對一個「自由與民主中國」的信心。在自由中國協會的組織之下,設有一個小型的中文學校,校址就借用理查遜市的休閒活動中心,利用週末時間‧免學費的給咱們會員家中的小ABC們教些簡單的中文,大部分教材還是沿用當年台灣國民小學的國語課本,使用「注音符號」的拼音方式教學,幾位家長也輪流客串義務中文老師。
那時我們家裡的老大謝培德才剛滿五歲,勉強夠資格進初級班,我這使命感強的炎黃子孫,生怕小ABC長大後會“忘本”,也就「打鴨子上架」式的把他送進這因陋就簡的中文學校啦。學校裡十幾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強,不久也就學會了幾十個筆劃簡易的中文字,也讓我們這些業餘的老師有了些“成就感”。
發給他們練習寫字的稿紙,是由台灣寄來的版本,就是由右至左,由上而下的格子紙,每個格子的右邊還留有長條格子,是寫注音符號用的。我們依照當年在台灣唸書時的老規矩,要求孩子們書寫的每一個中文字都必須是寫進格子裡。
學習到了一個階段,他們就得要會寫自己的中文名字,當然也是得要寫進格子裡的。初學中文的孩子,要求他們寫字寫進格子裡,是相當困難的事,尤其是筆劃多的字,更是難度不低。我們家的謝培德就常常為了要把他那不少筆劃的名字寫進格子裡而急得流了不少眼淚。有一天,他居然鄭重的告訴我,他不喜歡他的中文名字,要求我給他改名。「哦,那該改成什麼好呢?」我問他,他不假思索的告訴我,「爸,我要改名為“王大中”」,這可好,為求易寫,連姓都不要啦!簡直讓我哭笑不得。
那時候,我擁有一輛VW的Bus,也就是當年號稱嘻皮車﹝Hippie Van﹞的七人座小巴,中文學校下課後,有幾位家長太忙,無法接孩子回家,就由我開Bus送他們回家。有一次,幾個孩子坐在後座,不知道是那個小仔先開始chanting的,起先是低聲的「I hate Chinese!」幾個小仔加入後,口號愈喊愈亮,最後全車七、八個孩子一路高“唱”著 「I hate Chinese!」回家。這也難怪他們,學中文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每個單字都得要強記不說,還要聯起來用。所以當我們打開培德在母親節卡片上,歪歪斜斜的寫著「祝妳有個快樂的媽媽節」時,還是蠻感動的。
幾年後,包括頗具規模的「華興」在內之幾間中文學校成立後,那原始的自由中國協會附屬中文學校也就功成身退了。
責任編輯: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