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曉真報導)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鄱陽湖,這個冬天正面臨著歷史罕見的失水之痛,今年1月已多次水位低於8米,進入極枯水位。放眼望去,昔日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如今儼如一片北方大草原。有專家表示,長江中上游水電站不斷建設,三峽水庫提早蓄水,枯水現象將更加嚴重。
煙波浩渺的淡水湖 如今變成了小河溝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位於江西省北部,在鄱陽湖聚集了許多世界珍稀瀕危物種。近年來,枯水期提前、持續時間延長已成為鄱陽湖的常態,歷史最低水位不斷被刷新。鄱陽湖正在遭遇滅頂之災。
據長江商報報導,水文監測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如今在豐水期水域面積最大可達4000平方公里以上,但到冬季枯水期卻能「瘦身」至幾百平方公里。
江西鄱陽湖水文局數據顯示,1月8日8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7.99米,比去年同期低3米多。截至9日23時,星子站水位降至7.92米,湖口站7.80米,連續兩天均低於8米,即低於極枯水位。18日,星子站水位更是降至7.74米。
報導稱,這個冬天,鄱陽湖已經徹底變成了小河溝,大片河床裸露,放眼望去,儼如北方大草原。
但更嚴重的是,這一現象並非只出現在鄱陽湖,整個長江中下游枯水整體愈演愈烈。洞庭湖等大型湖泊,水域幾近乾涸,湖底露出大片土地,帶著深深的裂紋,而一些地方則呈現草原景觀。
專家:水電站太密集了,河流喘不過氣
報導稱,探究其原因,除氣候變化,采砂猖獗外,在業內人士看來,還同長江中上游,及洞庭湖、鄱陽湖支流水電瘋狂搶水,過度開發建設水電站有關。
年逾70的水資源保護專家、前長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翁立達表示:「水電站太密集了,幾乎讓河流喘不過氣來。」
江西省水利廳公開資料顯示,江西省內河流眾多,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河五大河流為省內主要河流,五河來水匯入鄱陽湖後經湖口注入長江。
五大支流上大興水利,截至2007年底,江西全省建成各類水利工程40萬多座(處),其中水庫9783座(大型25座,中型238座),總蓄水能力293億立方米。
而在長江中上游,進入本世紀以來,長江支流的水電梯級開發也早已大規模啟動:大渡河干流規劃為22級,後又增加下游的沙灣、安谷兩級,共為24級;金沙江中下游12級,雅礱江干流21級,烏江干流12級,嘉陵江干流17級。
而以上河流的各級支流,水電站的規劃建設更是「密如繁星」。一條條壯麗河流,正在被一座座大壩攔腰截斷,各大電力集團早已開始了在長江中上游的「搶水」之戰。
翁立達表示,國際公認40%為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警戒線,而隨著水電規劃的實施,金沙江流域規劃的水庫總庫容將達到徑流量的83%,長江上游地區水庫總庫容將達到河川徑流量的61%,對河流生態環境將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長江中上游的水電站早已開發過度。隨著長江中上游水電站的不斷建設,枯水現象還將進一步惡化。
此外,長江的水量也正在不斷減少。三峽下游的長江宜昌水文站數據顯示,2013年宜昌站徑流量為3753億立方米,而1950年—2000年宜昌站平均徑流量4382億立方米。
翁立達提供了從1981年到2013年宜昌站歷年的徑流量。計算結果顯示,自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以來,宜昌站的平均徑流量為3957.5億噸,「較三峽工程論證時的4510億減少了12.25%」。
翁立達介紹,不斷減少的水量迫使三峽提前蓄水。三峽原規劃為10月1日開始蓄水,如今早已提前到9月10日。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預測,三峽水庫建成後只有不足一半的年份可以在10月份蓄滿水,其上游水庫建成後,勢必將進一步加劇「水荒」。
這也正應了旅德著名水利工程專家王維洛的判斷,三峽工程並無中共國務院所稱的甚麼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真正實現的只有發電。
中共人定勝天的狂妄,及各利益集團為了中飽私囊不顧對環境造成的摧殘,給中華民族世代居住的家園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正不斷顯現。
責任編輯:李曉清;覆核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