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歷史今日】鄭成功文武治台灣 傳承中華文化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477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0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今天是鄭成功收復台灣353年紀念日。鄭成功,這位西方人眼中的國姓爺,明室賜封的延平郡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奇才,更是台灣發展史上不能被遺忘的人物。台灣人對他一直充滿崇敬與懷念,他對台灣經濟文化方面的貢獻永載史冊。

文武雙全鄭成功 起兵收復台灣

鄭成功(1624年-1662年),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鄭成功的父親為鄭芝龍,母親是日本女子田川松,明天啟四年(1624年,日本寬永元年)出生於日本。

其父鄭芝龍混跡海上10餘年,發跡為東南亞海上令人聞風喪膽的海盜頭目,兼最大的國際貿易商。擁有上百支大商船及數萬人的私人武裝。後被大明收編,官至太師,成為大明高級海軍軍官。同時從日本接回7歲的鄭成功。

鄭芝龍對這個長子非常重視,在日本時即讓其學習日本武聖宮本武藏所創的「二刀流」。回國後,重金聘請一流的學者和武師,教授他文武方面的知識,明朝大儒黃宗羲稱他「風采掩映,奕奕耀人」。在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過程中,他「性喜春秋,兼愛孫吳」。

鄭成功15歲入南安縣為「秀才」,再經考試,為南安20個「廩膳生」 之一,後拜浙江虞山大儒錢謙益為師。所以,鄭成功不但能詩、能文,也擅長書法。同時他在父親從事各種軍事活動的耳濡目染下,對調兵遣將、運籌帷幄頗感興趣,而他身邊也經常圍繞著歷經海上風霜的鄭芝龍親信。

1645年,鄭成功受南明隆武帝器重,賜姓為明朝的國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22歲任南明隆武帝御營中軍都督。清順治三年(南明隆武2年,1646年),清軍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學士洪承疇的招撫下,鄭成功的父親認為明朝氣數已盡,不顧鄭成功的反對,隻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軍在這時掠劫鄭家,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為免受辱於清兵,切腹自盡。

鄭成功聞訊痛不欲生,匆匆趕回安平,料理母親後事,後毅然投筆從戎,與所善陳輝,洪旭等90餘人,收兵南澳起事,反清復明。

鄭成功起兵後,立刻整合父親的舊部,重新形成了一支龐大的力量,鄭成功也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國際貿易商,佔據了壟斷地位。他的船隊遠達日本、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貿易額佔整個中國對外貿易額的60%以上。這支民間的武裝力量善於學習和借鑒安裝了大炮及投擲火藥瓶。

1658年,鄭成功在南京戰役中被清朝擊敗。只有金門、廈門等幾個沿海城市尚在手中。鄭成功將目光投向了台灣島。1661年,提出了收復台灣的計劃。

這一年3月23日,鄭成功親率將士2.5萬、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出敵不意地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先以優勢兵力奪取荷軍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內),繼又對防禦堅固的首府台灣城(今台南市安平區)長期圍困。

經過九個月的苦戰,在早年由其父協助渡海的漢人移民的支持下,於1662年打敗荷蘭人。1662年公曆1月28日(南明永曆15年12月初8),荷蘭大員長官揆一修書予鄭成功,表示同意「和談」。幾經談判,荷蘭大員當局終於1662年陽曆2月9日(南明永曆15年12月20日)向鄭成功屈服,退出台灣,結束了荷蘭38年的殖民統治。

發展台灣經濟並傳承中華文化

事實上,與荷蘭人血戰時,鄭成功便已著手建設台灣,除了設立官署,清查田籍外,還下令屯田,允許官兵圈地成家,並招募大陸沿海居民來台開墾。因此, 雖然荷蘭人敗歸後不到半年,鄭成功便於永歷16年5月8日因病逝世,但在他的努力規劃下,一個漢人社會架構已在台灣隱然成形了。

1. 農業發展

鄭成功堪稱文武雙全,有膽有識的指揮家,他在中華文化的滋潤中成長,對中國的歷史事件、文化史實十分通曉,深知農業生產、糧食收成對鞏固政權的重要作用。他說:「凡治國治家,以食為先;苟家無食,雖親如父子夫婦,亦難以和其家,苟國地食,雖有忠君愛國之士,亦難以治其國。」

因此他在軍隊中實施 「屯田」制,讓一部份將士先期進行墾植作業。接著再全面制訂出「寓兵於農」的屯墾政策。在廣大屯田將士的努力下,台灣被開墾的土地面積日益增多。在荷蘭佔領的1650年時,全台的耕地面積僅為1萬公頃左右,而到了1680年,台灣的耕地面積就達到18萬公頃左右。隨著台灣的農田面積的迅速擴大,栽種的農作物不斷增多,穀物的產量也逐年遞增,軍隊很快做到了軍糧自給,兵食兩足,造就了進可戰、退可守的穩定發展局面。

在推行墾荒屯田的同時,鄭成功還把荷蘭佔領時代的「王田」改為「官田」,建立了「官田」、「私田」、「營盤田」的土地所有制。被改後的官田,由官府供給生產資料,租給農民耕種,使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快的發展。

當時台灣的高山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十分原始,生產工具極其簡陋,鄭成功便派官員與渡台的農民到各地歸順的番社去,發給高山族人鐵犁、鐵耙、鋤頭、鐮刀、耕牛等農具,還發給種籽,教他們播種、耕耘及收穫的技能與方法,使他們迅速改變了原來的落後原始的農耕方式。農具與耕耘方式的改變,使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作物產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2. 教授傳統儒家文化

鄭成功自幼接受儒家傳統教育的熏陶,極其喜好中華文化。鄭成功復台後,明臣遺老先後至台,據連橫的《台灣通史》載,有大約800人入台,這些文士與台灣原有的文化界人士一起在台灣著書立說,從事文化活動。

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先後使數萬大陸人入台,這其中有復台官兵及他們的家眷。這些人中有不少讀書人,他們攜帶著本土文化來到台灣,既帶來了渴求文化知識、重視學習的好風氣,又帶來了中華各種文化理念、傳統文化習俗以及各種文化用具等,使大陸的宗教文化、家譜文化、建築文化、娛樂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祭祀文化等等移植於台灣。

鄭成功逝後不久,陳永華就建議修建孔廟,創辦學校。1666年正月,台灣的第一座孔廟終於落成了。此後,台灣的文教事業更加興盛,中華文化在台灣更加迅速地傳播。

鄭成功對台灣的巨大貢獻是舉世無雙的,台灣人民極為崇仰這位民族英雄。為了永誌不忘鄭成功收復與開發台灣的功績,台灣人民在台灣各處建造各種祠廟來祭祀這位英雄。

台灣還以「成功」來命名學校、道路等,如:成功大學、成功國校、成功路、成功橋、成功市場等等。這些都充分表明了台灣對鄭成功的崇敬與懷念。鄭成功對台灣經濟、文化諸方面的貢獻永載史冊。**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350年前今天,1662年1月28日,中國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被其侵佔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灣。
  • 孫中山在病逝前的1924年廣州演講最後提到,「如果能把三民主義詳細來讀過,詳細來了解,那麽,諸君就懂得怎麽樣來立志救中國。」
  • 78年前的今天,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楊虎城在西安發動軍事叛亂,扣押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介石。
  • 77年前的今天,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發生在南京,約30萬人在一個半月間失去生命,惡魔以日軍之手現出自己的獰笑,留給人類尤其是中華民族沉痛的教訓,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深思。而研究發現,「南京大屠殺」慘案背後,隱藏著一個幕後黑手。
  • 「這裡是明慧廣播電台」、「您現在收聽到的是明慧廣播電台」,自2005年12月30日開始,明慧廣播電台的問候傳向大陸。開播9年以來,深受各界聽眾的歡迎,同時面對法輪功學員、各界民眾、與參與迫害法輪功者,揚善除惡,力推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
  • 中國著名律師高智晟曾獲得3次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長期失去自由的高智晟於今年8月7日出獄,但仍遭到中共公安的嚴密監控,被軟禁在家。由新唐人電視台歷時兩年製作的電影《超越恐懼:高智晟的故事》在世界各地的試映引發轟動,也再現了這位「當代中國良心」律師的傳奇經歷。
  • (大紀元記者古清兒綜合報導)27年前的今天,1987年1月16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被指責「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在中共黨內被保守派元老鄧小平等人逼迫下辭職。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病突然去世,成為後來「六四事件」的直接導火線。因此,北京當局一度在很長時間內忌諱提及胡耀邦的名字。
  • 14年前的今天,2001年1月23日,中共在天安門炮製了一出自焚假戲,用來栽贓法輪功,隨後在全國範圍掀起了一場文革式的最大規模的政治迫害運動。
  • 這位被一個政權如此害怕,卻又被人民如此熱愛的歌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 1月27日為南宋名將岳飛的忌日。873年前的今天,岳飛被奸臣秦檜所害。岳飛「精忠報國」的事跡和「還我河山」的浩然正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岳飛不僅忠義可嘉,而且在家對母盡孝,於軍中帶兵,嚴守「仁、信、智、勇、嚴」,因此博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美名。雖然岳飛被奸臣害死,但岳飛的風骨和忠誠卻世代為人所傳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