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生活:中國歷史原來如此有趣(十五)
【大紀元2015年01月19日訊】
第十四集:一鳴驚人
1,齊國從春秋到戰國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春秋時期的國君是姜姓,戰國時期的國君是田姓。《史記》分別以太公世家和田完世家記載了他們的歷史。那麼這個姜姓齊國的開國國君就是著名的姜子牙。他有很多稱呼,如:姜尚,呂尚,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這裡有他的本名,有按他祖上封地名命,但只有一個與這些都無關,「太公望」這個名字是從周文王第一次見到姜子牙時說的一句話中來的,周文王當時說:「吾太公望子久矣。」在中國古代「太公」是爺爺的意思,那麼請問這個太公是指誰?
A指姜子牙,因為周文王見到姜子牙時,姜子牙已80歲了,很老了,可以做周文王的爺爺了。
B指周文王的爺爺,因為周文王的爺爺曾告訴過周文王說將來會有一個聖人來到周,從此周就會興盛起來。
2,姜子牙在得到齊國的封地之後,把齊國治理的富足而強大,並幫助周王室平定叛亂,功勳卓著,得到了自由征伐四方諸侯的權力。以下哪些是齊國經濟最發達的行業?
A制鹽業
B漁業
C工業
D商業
3,齊國在春秋時期出了一個霸主——齊桓公。春秋時期一共有5個人先後稱霸,齊桓公是其中第幾位?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4,齊桓公稱霸離不開他最重要的大臣,國相——管仲。但管仲以前曾差一點射死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後就很想殺掉管仲,但一個人阻止了他,並說服齊桓公把管仲接回齊國委以重任。這個說服齊桓公的人是誰?
A齊桓公的弟弟公子糾
B鮑叔牙
5,管仲年輕時與人合夥做生意,出了三次主意,生意賠了三次。他本錢不多出,但分利時比別人還要多分些。他打仗時經常打敗仗,每次他逃得比誰都快。鮑叔牙怎麼評價管仲?
A他認為管仲無能、貪婪、膽小怕死。
B他認為賠錢是運氣不好,多分錢是因管仲家裏窮,逃跑快是因為管仲家裏有老母需他贍養。
6,當孔子的學生認為管仲投降敵人(齊桓公),並為敵人做國相,是不忠,不配稱為「仁」,孔子怎樣評價他?
A孔子同意學生的觀點。
B孔子認為因為管仲心懷天下,才不會像普通人那樣為小節小義而默默無聞地死去。
7,管仲在與齊桓公談論治國之道時首先強調道德立國,他認為維護國家穩定繁榮,有四個支柱,他稱為「四維」,他說:「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那麼這四維是以下哪項?
A禮義廉恥
B忠勇仁嚴
8,管仲很重視「信」,言出必行。一次在齊桓公與魯國國君會盟的宴會上,一位魯國大夫用匕首威脅齊桓公,要他把幾年來戰爭中齊國佔領魯國的土地還給魯國,齊桓公被迫同意。事後齊桓公想反悔,管仲認為應如何處理此事?
A因為是被脅迫時的決定,不應兌現。
B無論怎樣,既然說了就一定做到,不能為了利益而失信。
9,管仲也很重視「禮」,十分尊重周王室。齊國通過「奉天子以令諸侯」實現了「九合諸侯」的輝煌霸業。在第九次與諸侯會盟時,周天子賜給了非常貴重的禮器和祭器。因這時齊桓公年紀已很大了,周天子特許齊桓公在接受賞賜時可以不必下跪。那麼管仲認為應怎麼做?
A按周天子的許可做。
B即使周天子特許,但也要按正式禮節跪拜接受。
10,管仲重要的外交主張是「尊王攘夷」,「尊王」是尊重周王室,「攘夷」是指抵禦周邊遊牧部落的入侵。一次燕國被北部的部落入侵,向齊國求援,齊桓公親率大軍出征。戰鬥非常艱苦,在追擊敵軍的過程中曾經在沙漠中迷路,情況危急。管仲建議放開軍中老馬的韁繩,讓它們自由走動,而整個大軍跟著老馬走,最終走出了沙漠。此事成為一個成語留傳下來。是以下哪句?
A老馬識途
B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11,春秋末期,齊國國君齊景公當政,有兩個名臣,國相是晏子,武將是司馬穰苴。他們把齊國治理得很好。但後來這兩人先後病死,齊景公就過起了奢侈的生活,實行殘忍的刑罰,國政敗壞。這時齊國的一個大夫叫田乞,他做了一件事,讓齊國百姓都非常喜歡他,他怎麼做的?
A無償送糧食給老百姓。
B從老百姓那裏收糧食時用小斗收進,借糧食給老百姓時用大斗借出,這樣借出的多,收回的少,變相送了一部份糧食給老百姓。
12,此後田家通過一些其他手段成為齊國最有勢力的家族,等到周天子封韓、趙、魏三家成為諸侯之後,田家也受到了周天子的冊命,正式取代姜氏成為齊國國君。田氏代齊整整經過了十世的準備,歷時多少年?
A60年
B300年
C800年
13,「田氏代齊」這個歷史事件在田氏的第一代,田完,出生時就已經被算命的人給預言出來了。預言說他田完的後世子孫將取代一個國家的國君,成為那個國家新的國君。而且不是在田完的出生地——陳國。而是應在一個姜姓國家。春秋時期以下哪個國家的國君是姜姓?
A楚
B秦
C趙
D齊
14,田氏齊國第三代國君是齊威王,他在即位後一連九年不理朝政,這時齊國被周邊國家攻打,每戰必敗,已有亡國之憂。齊威王三年時,有一個叫淳於髡的遊說之士來勸諫齊王,他沒有直說,而是出一個迷語給齊威王:「國中有大鳥,止王庭之上,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何鳥也?」齊威王的回答也很機智,後來成為很有名的成語,是以下哪項?
A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B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15,齊威王九年時他準備要處理國政了,他做了三件重要的事。第一步是整頓吏治。他的近臣幾年來整天對他說即墨城的大夫不好,阿城的大夫好。齊威王這次就召來了這兩個城的大夫,他賞了誰?殺了誰?為甚麼?
A賞了阿大夫,殺了即墨大夫,因為他身邊的人都認為應這樣。
B賞了即墨大夫,殺了阿大夫,因為他派人實地查看,發現即墨大夫勤政愛民,阿大夫正相反只知搜括百姓,賄賂齊威王身邊的人。
16,齊威王九年時開始處理國政,他的第二項措施是廣開言路。他把提意見和建議的人分為三個檔次,甚麼樣的人受上等賞賜?甚麼樣的人受中等賞賜?甚麼樣的人受下等賞賜?
A當面指出國君錯誤或提建議的人
B寫信指出國君錯誤或提建議的人
C在大街上議論並提出建議的人。
17,此政策一出,提建議的人絡繹不絕,並由此留下了一句成語形容這種場面,是以下哪個?
A門前冷落車馬稀 B前呼後擁 C門庭若市
18,第三個措施是重用人才,齊威王以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一時間人才濟濟。齊威王培養人才有一個著名的措施就是開辦薊下學宮。讓不同的學說自由辯論,取長補短,百家爭鳴,學生自由選課,老師自由招生,有時一個出名的老師出行,身後可跟多少學生?
A十幾個
B幾百個
19,淳於髡就是薊下學宮中一個很著名的老師。他曾經被人推薦給魏王。他面見魏王一連兩次都是一句話都不說,坐了一會兒就走掉了,是因為他能看透別人的內心,第一次他看出魏王想要做甚麼?第二次他又看出魏王想要做甚麼?都沒有心思聽他談論國家大事,所以他才一句話也不說就離開了。
A聽唱歌
B逛花園
C騎馬打獵
D吃一頓美餐
20,「願者上鉤」這句成語出自齊國歷史上哪個國君的典故?
A齊桓公B
齊威王
C齊景公
D姜子牙
參考答案:
1B,2ABCD, 3A, 4B, 5B, 6B, 7A, 8B,9B,10A,11B,12B,13D,14A,15B,16ABC,17C,18B,19CA,20D
☆ 其它精采內容請參觀:。
責任編輯: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