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畫魚名品特展 臺灣故宮祝年年有餘

鍾元臺灣臺北

人氣 64

【大紀元2015年0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今年適逢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並配合華人年節以魚象徵歲末所得有餘,同時祈求來年豐衣足食的傳統,推出「年年有餘-畫魚名品特展」展期至3月25日。臺灣故宮表示,展出期間值舊曆跨年之際,謹以歷代畫魚名品向各界賀歲拜年,願諸君年年有餘。

「年年有餘-畫魚名品特展」策展人吳誦芬助理研究員表示,魚兒優游水中悠然自得的情態,屢屢引人心神嚮往。春秋時代就有魯隱公縱使逾越禮法,也執意要去邊境觀賞漁民捕魚的記載;戰國時期莊子、惠施「安知魚之樂」的濠梁之辯,更是眾所熟知的故事。早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彩繪、先秦帛畫以及漢代的畫像石與瓦當上,都已畫有魚形的圖像。宋徽宗時期的《宣和畫譜》將繪畫分為十門,而「龍魚」即名列其一。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年邁入建院九十周年,推出「年年有餘-畫魚名品特展」展期至3月25日。(鍾元/大紀元)

〈宋 劉寀群魚戲荇 卷〉。(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傳 宋 劉寀 群魚戲荇 卷〉

臺灣故宮院藏畫魚作品可觀,不乏描繪生動,趣味橫生的畫作。如〈傳 宋 劉寀 群魚戲荇〉,畫家以不加線條鉤勒的沒骨法表現魚兒潛泳於水底藻荇之間的悠游自在;本幅畫明漪絕底,墨花幻化為荇藻清水,游魚參差下上其間,狀甚悠然。畫家以魚深藻淺的方式分出層次,雖為明代畫風,但甚得傳說中劉寀「風萍水荇鱗尾性情無不生動」之精神。

劉寀(約活動於十一世紀),字宏道,一字道源,北宋畫魚名家。《宣和畫譜》稱其畫魚涵泳自然,能得戲廣浮深,相忘於江湖之意。後世咸以畫魚水之法,至劉寀而大備。

〈清 郎世寧畫魚藻 軸〉。(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郎世寧 畫魚藻 軸 〉

在表現技巧方面,供奉於乾隆宮廷,來自義大利的傳教士清郎世寧〈畫魚藻〉以重彩和西洋技法仔細表現鰭條的立體感和魚皮的亮澤,視覺質感極為寫實逼真。郎世寧(1688-1766)十九歲入天主教耶穌會為修士,廿七歲來華傳教,召入內廷供奉。善畫人物、花鳥,尤善畫馬。

本幅畫池中游魚。取材構圖純為中國式樣,但以強調光影與立體寫實的西洋畫法為之,充分地表現了魚尾和背部鰭條的立體感,又以白粉表現魚皮受光發亮的質感。此畫上緣尚有草葉紋圖案,或許原本是加框飾掛在宮殿壁面的畫作,後來才取下裱成掛軸形制。

〈元人 魚藻圖 軸〉。(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元人 魚藻圖 軸〉

早在成書於宣和二(1120)年的《宣和畫譜》中,龍魚即已被視為單獨的一門畫科。本幅以水面植物和水底藻荇,暗示所畫為水底景象。由上而下按大中小順序畫魚三條,先以淡墨鉤畫輪廓,再逐次漸層漬染魚鱗、魚鰭。位於上方最大的鱖魚除以筆墨表現其體表特徵紋樣以外,魚體上半部還以粗布壓印布紋,使鱖魚身上的細密鱗紋,顯得更加生動逼真。水藻描繪工整,富有裝飾性趣昧。

〈清 華嵒寫生冊(二) 群魚戲藻〉。(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華嵒 群魚戲藻 冊頁〉

華嵒(1682-1756),福建上杭人。字秋岳,號新羅山人。初寓杭州,後客維揚。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無一不精。雖與揚州八怪同時,然筆墨卻無霸悍氣習,在揚州畫家中獨樹一格。本幅選自《華嵒寫生冊》,畫群魚在清流荇藻中自在悠游,最大的鮎魚先以淡墨圈定輪廓,再用色、墨交互敷染,呈現水彩畫般彩繪淋漓的效果。極具動態的觸鬚,線條細勁,可見畫家功力卓越。本幅為蘭千山館寄存。

〈清 丁觀鵬太平春市圖 卷〉。(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丁觀鵬 太平春市圖 卷〉

丁觀鵬(活動於十八世紀),順天(今北京)人。雍正四(1726)年入宮,乾隆朝任一等畫畫人。學明末丁雲鵬筆意,並學郎世寧(1688-1766)西洋畫法,人物精麗。此畫成於乾隆七(1742)年,描繪太平盛世的新春市集。晚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記:「正月元旦……賣琉璃瓶,盛朱魚,轉側其影,小大俄忽。」此卷中以琉璃小缸加網袋販賣金魚的小販,畫的正是北京年節市景。

〈清 馬文麟畫魚藻 冊〉。(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年邁入建院九十周年,推出「年年有餘-畫魚名品特展」展期至3月25日。(鍾元/大紀元)

〈清 馬文麟 畫魚藻 冊〉

馬文麟,生平不詳,清代中後期宮廷畫家,約在同治、光緒間(1862-1908)供職於如意館。此冊繪鯽、鯉與各色金魚悠然棲止水草間,生動和諧的自然情趣。畫魚鱗片雖以交叉弧綫表示,略顯圖案化,但用筆沉穩,並以墨或色層層渲染。金魚色彩鮮豔,鯽魚、鯉魚墨色淡雅,配景水草以富透明感的植物性顏料作沒骨法畫成,濃淡有致,虛實交替,明麗與清雅兼備。

〈清 沈振麟 貍奴魚藻〉。(鍾元翻攝/大紀元)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年邁入建院九十周年,推出「年年有餘-畫魚名品特展」展期至3月25日。(鍾元/大紀元)

吳誦芬導覽表示,在〈清 沈振麟 貍奴魚藻〉中,這位獲頒慈禧太后親筆「傳神妙手」匾額的宮廷畫家,將金魚游入貓爪險境而渾然不覺的憨態盡表無遺。十二世紀以《詩經》典故,寓有勸諫君王尋訪賢良的〈宋 馬和之 清泉鳴鶴〉則以寫意法,簡單數筆即描繪了水中成群小魚靈活嬉游的姿影。古今畫魚,除了畫出各類魚種的身形動作,還有如〈民國 齊白石畫 長年大貴〉,以鮎魚、鱖魚諧音「年」、「貴」的趣味巧合,來傳達「長年大貴」的吉祥寓意。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台灣體現中華傳統 陸客最愛故宮
組圖:臺灣故宮推「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組圖:臺灣故宮推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
組圖:臺灣故宮推出「宋遼金元玉器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